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功效: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配伍:配后溪、目窗、瞳子髎主治目赤;
配行间主治雀目。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操作方法为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配伍:配后溪、腋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眉冲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脉经》,别名小竹。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赤,鼻塞,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
功能作用:通窍省神、祛风明目。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配伍:配睛明主治目赤肿痛。
曲差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病症,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祛风明目。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配伍:配上星、迎香、通天、风府主治鼻疾。
五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之一,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头痛、目眩;癫痫。操作方法为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汇聚头部冷降浊气。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配伍:配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治脊强反折、癫狂;
配下廉、神庭主治头风。
承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吻合支,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目翳等。沿皮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疏风散热。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汇合支处。
配伍:配解溪主治目眩。
通天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发际直上寸,旁开15寸,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部病证,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清热除湿。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
配伍:配承光穴主治口喎;
配上星主治鼻渊、鼻塞等。
络却穴是人体的穴位之一,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人体穴位配伍〗 配风池穴治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别名〗强阳穴,脑盖穴,及行穴。
〖穴义〗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
〖功能作用〗传输头部浊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玉枕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项痛,目痛; 鼻塞。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解剖: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配伍:配百会、当阳、临泣主治鼻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