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起奏,岭南边户使张风起不顾国策,罔顾圣恩,一意孤行。没有得到朝廷的旨意竟敢私自发兵两万前往西境之地。此罪形同谋反,望圣上明察将其速速召回京城斩立决!。”

“啊?还有这种事啊?他发兵两万去西境做什么?那边不是西南八国和燕赤正打着呢吗?”安帝也惊讶的问着。

“是啊陛下!他没有得到您的命令,却敢发兵独自前往西境之地。这让其他国家如何看待咱们大安?咱们大安向来是礼仪之邦,对任何国家都是以礼相待。他张风起居然敢带兵去他国之地,咱们大安朝二百五十多年从未发生过此等骇人听闻,罔顾人伦之事啊!”礼部侍郎途杰越说越夸张,越说越来劲。

“途爱卿扯得太远了吧,张风起的为人朕还是清楚的。他怎么可能谋反嘛。之前岭南之役真是屡建奇功!听说他率领一万岭南兵就击退了燕赤十五万大军啊。就是先帝在治下又何曾听过这种战功啊?朕还没好好封赏于他,怎么能治他一个谋反之罪呢?”

“陛下!!他能建立什么奇功?岭南之役之所以胜利当然是陛下您英明神武领导有方啊!张风起本就是岭南边户使,守住疆土也是他分内之事。功过怎可相抵啊?他这次”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途杰正慷慨激昂呢,张永光就给他打断了。

“张尚啊,有话就讲嘛。”

一听皇帝都是这个意思途杰也闭嘴了,面色复杂的看向张永光。

“陛下,老臣认为途侍郎所言完全是危言耸听。张风起为国守疆确实是他的职责。可在场的各位大人有谁敢说以一万兵力能击败燕赤十五万大军呢?途侍郎你能否做到?”

“这”这话问的途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之前很多人都上奏过陛下,西境之事或许咱们可有一番作为。但眼下大安南北战事刚刚过去,确实拿不出太多的钱财兵力去支援岭南发兵。陛下所定下的休养生息之策臣也认为甚好。可眼下是张风起不向朝廷要一兵一粮,自己带兵去为咱们大安立下功绩。途侍郎有句话倒是说对了,那就是先帝一朝,甚至往上数多少朝,咱们大安何时有过向外发兵的先例?陛下,此战如果张风起真的做到了些什么,这可是超越历代先帝们的功绩啊。咱们应该给予支持才是啊!天下百姓也会对您英明神武的决断无比爱戴与支持啊!”张永光这一番言论说罢给龙椅上的皇帝听得是眼冒金星。这要有能超越历代先帝的功绩,在史上他这个得位不正的皇帝或许能得到正名也说不定。

“啊张尚言之有理啊。这张风起既然没有谋反的意思,那就是为了咱们大安打的仗嘛。咱们是应该支持啊!这样,吕卿,你是兵部尚,可能凑齐十万,不,五万兵支援岭南此次出征啊?张尚能否准备出十万石粮草啊?”

“臣不能”张永光还没开口,兵部尚吕忠仁先一步开口说道。

“陛下,眼下朝廷的兵力主要都派去了上安以防北襄更一步南下。剩下各州府也都只能做到守城有余。实在是抽不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岭南发兵西境啊!”

“这”皇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想这吕忠仁也太不懂事了,都说了这是为了超越历代先帝的功绩,你身为兵部尚连个五万人都凑不出来吗?但皇帝还是没说什么。

“陛下,十万石粮草臣的户部可以凑出来!”

“张尚!如果你户部还能挤出十万石粮草为何不送往上安。北襄的二十万大军可还在燕北没走呢!这西境之战本就不是什么非必要去打的,完全是那个张风起一意孤行。朝廷难道还要支援他粮草吗?孰轻孰重你一个户部尚难道分辨不出来?”

吕忠仁说的言之凿凿,但满朝武至少有一半的人心如明镜。就是把所有兵粮都给到上安,一旦北襄继续南下朝廷也还是要继续求和。怎么可能跟人家打?但他吕忠仁居然敢不要脸的这么说出来,就是料定没人敢直言这些事。

“吕尚!”张永光刚想说些什么。

“二位爱卿就不要吵了,都是为了大安。别伤了和气嘛。今天既然事发突然,又一时定不下个结果。不如明日再议吧。各位爱卿也都回去拟下个章程来,咱们明日共同商议。没什么事就退朝吧,朕乏了。”

“陛下,老臣有些想法。”一直没说话的贾术辰却开口了。

“贾相有什么想法请说。”皇帝只能耐着性子继续端坐在龙椅上。本来刚才屁股都抬到一半儿准备走了。

“陛下,老臣以为岭南之事如果任由那个张风起胡闹下去,怕是要成为国之大患啊!”

“啊?有这么严重吗?”皇帝不解的问道。

“陛下,北襄就在燕北虎视眈眈。一旦岭南打着朝廷的名号再去参与到西境之事中去。得罪了西南八国和燕赤,到时候人家反过来攻打咱们大安该要如何?南北战乱一起,咱们大安将民不聊生。到时候天下百姓恐怕骂的还是陛下您啊。”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重生隋末定江山

重生隋末定江山

绿豆玉米
青衣披甲誓平乱,雄师百万定江山,笑看天下谁为主,剑指风云破苍穹。 王平,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历史 连载 46万字
一字并肩王杨林

一字并肩王杨林

梦醒无痕
关于一字并肩王杨林:靠山王杨林,字虎臣,隋武元帝杨忠幼子,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异母幼弟,杨林六岁时父母离世,由兄嫂抚养成人,尤其独孤皇后,更是让杨林视作“兄嫂如母”,未报兄嫂养育之恩,靠山王杨林一生戎马生涯,铁蹄踏遍万里河山,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凭其盖世武功,文韬武略,和忠肝义胆,保护大隋江山,更在长兄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去世后,托孤杨林授一字并肩王,辅佐侄子隋炀帝杨广,可谓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无奈时不
历史 连载 1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