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1/3页)
简直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
陶渊明忍不住起了好奇心,想知道这般妙的对联,究竟是何人所著?
这时,天空上榜单开始浮现字。
【白话半报第一人林白水著此对联后,还在狱中的章炳麟也闻声写了一副对联,刊登在报纸上。】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余一人歌庆有!】
笑够了,葫芦里的酒也喝尽了,陶渊明就这么躺在扁舟上,任由溪流随波逐流。
他笑着:“林白水,他叫林白水……那时代的人墨客,也同样独领风骚……”
“可是该笑呢,还是该哭?”
陶渊明累了,虽然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但是没人知道,这眼泪,是笑出来的,还是同病相怜,有感而发流下。
南北晋朝,已经在司马氏的统治下混乱不堪,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正是看透了这个时代,才选择解甲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满腔抱负,进归乡田之中。
“但你们还有希望啊,坚持到这个地步了,请务必要坚持下去……”
喃喃声中,陶渊明缓缓闭上了眼睛。
“该结束了……这个朝代。”
“我看到了一朝之末路……”
末陈,杨坚与独孤伽罗并肩而立,一齐仰望天上的金榜画面。
此时,他已代周,建隋,灭陈,那时看到的,也是这般的盛世。
“最后的辉煌,最后的挥霍……”
天空中,画面很快随之一变。
各朝看到了未太后庆生奢靡的朝廷,但也看到了令人唏嘘的民生疾苦。
国内混乱了。
为给慈禧庆生,清廷掏空了国,增加了税收。
【暗杀团暗杀失败后,就此解散,可国内依旧得到不少民众支持。】
字出现后,画面也随之出现。
破败的街头小巷内,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安静得站着,他们很瘦,大眼睛里带着迷茫。
“爹,娘,我们还有救吗?”
他们问的是‘我们’,而不是‘我们的国家’。
国家的未来,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想活下去。
这些孩子的父母沉默。
杀死他们的,不是西方列强,而是大清这个国家。
孩子们身躯颤抖着,忽然转身跑回了家,不一会儿,就跑了出来。
他们的手里,拿着刀。
“朝廷的太后让我们没饭吃,把太后杀了,我们就有饭吃了吧?”
这个孩子的父母大惊失色,一把冲过去,抱住了他们的孩子,并夺过手里的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