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1/2页)
天空中,盘点还在继续。
【彼此的中华,正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90年的终声响起,1905年来到,这一年,被誉为‘历史大变局的开端’。】
【这一年,倭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承认东瀛在高丽的政治军事利益,顺口、大连及附近领水租借权交于东瀛,宽城至顺旅口铁路,及一切权利,都交给东瀛。两异国在清朝领土交战,战败损失的依旧是清朝。】
【倭俄战争之后,国内改革求变潮流之声突增,为敷衍求变的潮流,慈禧宣布‘立宪保国’,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吴樾决定‘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画面浮现。
“宁愿吾国民为懵懵不醒之国民,也不愿吾国民为半梦半醒之奴隶!”
这位唱着《保国歌》的革命暗杀者,此刻正站在朝廷告示前,眼底带着怒火。
因为懵懵不醒之人一旦猛醒,就会复救世之仇,而半梦半醒的奴隶,名义上为‘立宪保国’,实际上不过是满清鹰犬!
他想起了革命之人夹缝求生的艰辛。
他想起了每日遭受压迫,吃不上饭,冻死在路边的奴国百姓。
“当牺牲一己之肉体,杀一儆百、杀十儆千!”
这一刻,吴樾早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愿余死后,化一我为千万我,前者仆而后者继,不杀不休,不尽不止!”
这一刻,吴樾的面容、相貌,深深烙印在各朝皇帝们的眼中。
他们明白,这个人,他们大抵是忘不掉了。
“后世子孙这般,甚好。”
南宋,零丁洋边,天祥一身白袍,猎猎作响。
自古以来,真正的英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他身处的年代,敢为天下先的人太少了,可是在清末,民国初期,这样的人,他看到太多了。
国难当头,大厦将倾,人言轻微又如何?以性命鲜血搏之,毅然奋起,是为救国。
大秦,诸子百家无不静静看着,心中百感交集。
此时的秦国,已经百姓民不聊生了,吴樾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要想开立新国,只有这一条路吗?”
“这条路……似乎是条思路啊……”
“他又为何走得如此坚决?”
大唐,安史之乱。
为安邦护国,颜真卿毅然将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作为人质。
这一刻,看着画面中吴樾的身影,心里狠狠的触动了一下。
“我不知道他的底气、信仰从何而来,但我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唤醒革命之人的勇气,驱散黑夜,希望未来看到星火燎原,是吗?”
颜真卿眼里有着悲伤,喃喃自语。
而彼时。
新的画面出现。
行刺前,吴樾、赵声,陈独修密谋于一栋图小楼上。
彼时的陈独修,在暗杀团解散前,就离开去了魔都,遂又回了皖城,创办《俗报话》,正式投身于革命。
得知吴樾要实施暗杀计划后,陈独修阻止,并欲替他实行。
吴樾笑了笑,拒绝了。
他的眼神很平静,可是却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浮现。
“仲甫,舍一生拼与缔造共和,何者为难?何者为易?”
陈独修答:“自然是前者易,而后者难。”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倚栏听风,听风赏雪,清酒一壶,再砍几颗人头做下酒菜,何其快哉?”
“先生去也!”
悲歌慷慨,以壮其行!
见过志同道合的挚友,吴樾还去见了他的结发妻子严无畏。
“目前满清府正欲以预备立宪的骗局欺骗国人,以图苟延残喘,不日将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我此番去京,誓除五贼,恐凶多吉少,望小妹保重!”
天空中,盘点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