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斗智斗勇
假期里,朋友们终于坐到一块儿聊聊心事。
哎呀,我们班里有个学生,可真是让我头疼啊!李老师一见面就开始跟我们唠叨。
他上课不好好学习,老是在那儿叽叽喳喳地说话,把课堂秩序都给搞乱了。下课了呢,他还喜欢打架,欺负同学,弄得其他学生都没办法好好学习了。我试过让他站着,结果他爸妈要去教育局告我体罚。我又让他在办公室抄,他爸妈又找校长说我借机报复。我真是没办法了,总不能把他开除吧。
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估计是他爸妈太宠他了,他犯错也不管,甚至还纵容。更过分的是,他居然在大门外的墙上写字骂老师。我真的是苦恼极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付这样的学生了。
老师们真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根本没有招数。对于像他类似的类似学生,有的孩子很买老师的账,他在课堂上讲话时,我会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他的肩膀,提醒他注意听讲。或者下课的时候,我会找他谈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帮他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觉得你跟他像朋友一样,他也会把你当朋友,在你的课堂上,他不会捣乱,偶尔他也会趴在那睡觉,偶尔他也会抬起头听你在讲什么,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那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码他不会给你课堂上起哄,不给你捣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孩子了。老师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心和引导每一个学生,他们都能变得更好。
王老师也加入进谈话,她告诉我们。那天。老师们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她走出去一看,发现是自己班里的小明和他的爸爸在走廊上争吵。小明的爸爸一脸愤怒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对老师说话呢!”小明却倔强地说:“我没有错!”
王老师赶紧走过去,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明在课堂上和同学讲话,陈老师提醒了他几次,他不但不听,还顶撞了老师。王老师想起有一次小明上课睡觉,她叫醒小明后,小明不仅没有认真听讲,反而对她翻白眼。还有一次,小明没有完成作业,王老师询问原因,他却找各种借口推脱。
王老师无奈地看着小明,心想:这个孩子平时就比较调皮,这次又犯了这样的错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把小明和他爸爸请到了办公室,想和他们好好谈一谈。她先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又和小明的爸爸沟通了一下。可是,小明的爸爸却一味地袒护孩子,说老师不该批评他。王老师感到很无奈,她知道,要想教育好这个孩子,光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金老师也说了,他们班孩子的故事。
他们班有个叫小宇的孩子,他可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个鬼主意,要假装肚子疼。
上课时,小宇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双手捂着肚子,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嘴里还不停地叫唤:“老师,我的肚子像被孙悟空打了一棒子,疼死啦!”老师见状,那叫一个担心,连忙让他去医务室休息。
小宇其实打心底里就不想呆在教室里,因为他在教室里坐上半天,上愣是一个笔记也不做。他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坐在那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只觉得思绪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所以,他总是绞尽脑汁地想一些办法出去“放放风”。
其实,他第一天就已经告诉老师,说自己肚子疼得厉害。老师听罢,便让他请假回家。小宇的妈妈闻讯赶来,将他接了回去。然而,第二天,他竟然又故技重施,再次谎称自己肚子疼。可这一次,老师没有轻易上当,而是直接带着他去了医院看病。
在去医院的路上,小宇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自己的谎言可能已经被老师识破了,所以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愧疚。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老师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选择带他去看病,这让他十分感动。
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老师小宇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老师看着小宇,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身体不舒服可以告诉老师,但撒谎是不对的。老师希望你以后能诚实一点,好好学习。”小宇听了老师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教学那么简单,更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过程。有时候,孩子们会不停地冲撞老师的底线,而老师却真的是束手无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用尽浑身解数,试图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解决他们的问题。然而,有些孩子却调皮捣蛋,故意挑战老师的权威,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面对这些孩子,老师们既无奈又心疼。他们明白,孩子们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原因,可能是家庭问题,可能是心理困扰,也可能只是单纯的青春期叛逆。但无论原因如何,老师们都不能放弃,他们要用智慧和耐心去感化这些孩子。
有时候,老师们会感到疲惫和无助,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他们用自己的爱和责任,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学校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对这种状况视而不见,必须采取行动,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或许,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又或许,我们需要加强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共同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