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九原解围
秦朗在雁门郡广武县捕捉到了河西鲜卑的主力,两军列阵野战。
秦朗遥指树机能的将旗对部将说:“胡人素无军纪约束,胜则一拥而上,败则四散狼奔,我们待会儿集中全部军力直冲对方中阵,只需击破其首领亲卫,余者必自溃也”。
秦朗虽然是作为曹叡自幼的玩伴才得以提拔任将,但绝非无能之辈,在原本的时空轨迹中,秦朗就曾以少胜多,在河套大败柯比能和步度根的鲜卑联军。
魏军北方戍边名将如田豫、牵招等,之所以能长期仅凭数千骑就威慑胡人,就是因为尚未汉化的胡人在组织度上远远低于汉人军队,无论匈奴、鲜卑都还停留在谁都想吃肉,可谁也不愿意啃硬骨头的作战模式上。
只要能击破鲜卑首领本部就能赢得整场战争,魏军向来都是这么做的,秦朗这次同样打算如此。
战场形势发展也确如秦朗预料的那样,两军稍一交锋,不愿本部实力受损的树机能就放弃了与魏军硬顶的打算,调头就往回跑。
秦朗穷追不舍,誓要把这个胆敢侵入并州腹地的鲜卑狂徒斩了,他很清楚,只有重创树机能本部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否则这好几万鲜卑胡骑就会像狼群一样把并州腹地咬得千疮百孔。
秦朗的眼里只盯着树机能的将旗,却没注意到看似四散奔逃的鲜卑诸部已经慢慢把自己麾下的数千骑围了起来。
秦朗还是小觑了树机能,他只知道树机能是秃发部首领寿阗的孙子,却不知道树机能是檀石槐之后的又一个鲜卑豪杰,在原本的轨迹中,接任秃发部首领之位的树机能会连续斩杀西晋三任凉州刺史,甚至打得西晋灭吴名将杜预都毫无脾气。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闷头杀进鲜卑预定伏击圈的秦朗猛然发现大股的鲜卑骑兵越出藏身的丘陵,往自己骑阵两侧的薄弱处冲来,之前一触即退的树机能也亲领本部精骑杀了个回头枪。
魏军骑兵被重重围困在鲜卑大军之中,可供腾挪的战场空间被挤迫得越来越小,不断有人中箭落马。
见势不妙的秦朗率领亲卫试图打开一个突破口,却被树机能的本部精骑死死缠住,始终无法溃围而出。
激战中,树机能望见敌阵中一名骑士身着精甲,被数十人护在中间,护卫中还有一人举着“秦”字将旗,显然就是魏军主将秦朗。
树机能是河西鲜卑中有名的勇士,他在本部精骑的掩护下突进到秦朗身前一箭之地,照着秦朗面门就是一箭。
正在擎刀左右指挥的秦朗毫无防备,应弦跌落马下。
……
九原城下,毋丘俭收到了秦朗临阵被杀,八千魏骑大部被歼的噩耗。
毋丘俭强压住心中的惊慌和不安,叫人立即召集河套鲜卑首领们前来议事。
并州魏军的骑兵基本全交给了秦朗,毋丘俭手头只留下了用来攻城的步兵,如果直接撤退的话,在跟自己已经结下血仇的河套鲜卑的追杀下,大军根本不可能安全撤回并州。
必须得有人留下断后才行。
待河套鲜卑首领们到了后,毋丘俭故作从容说:“本将想过了,诸位的领地和族人正在遭受蜀人劫掠,就算勉强留下,士卒也会心生怨怼,所以我决定继续在此攻城,而请诸位各自回去救援,如何?”
毋丘俭之前一直不同意分兵,现在好不容易松了口,河套鲜卑首领们自然连连点头同意,深谢毋丘俭对自己将心比心的体谅与理解。
等河套鲜卑首领们领兵离开后,毋丘俭第一时间就撤了围,然后朝着雁门方向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
这事儿瞒不了太久,必须跑得够快才行。
九原县里的句扶不敢追击,但他很清楚魏军撤围的原因肯定是己方来了援兵,于是赶紧派出信使往南搜寻报信。
获悉后的姜维马上让人把毋丘俭已经撤退的消息散播出去。
苴罗侯、步度根等河套鲜卑首领一听就傻眼了,重投汉军肯定是死路一条,河西草原如今也去不了了,失去战意的他们只好狠心抛下领地和父母妻儿,“不计前嫌”地追着毋丘俭一起退往并州。
丧家之犬也总比死了强。
当河套战报递到司马懿手中时,饶是他心性早已修炼得坚如磐石,此刻也不禁有些拿不稳手中的战报。
无能的毋丘俭和秦朗,怎么会连河西的鲜卑胡人也对付不了!
至于收到同样消息的赵骥则表现得比较淡定,姜维加树机能对战毋丘俭加秦朗,邓艾加王濬对战胡质,在预知历史的他眼中,光看将领阵容就能知道己方不太可能会输。
“汉中军团现在走到哪里了?”
李球赶紧回答:“昨日的报告说是刚进入汉中地界,按行程来算,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上庸了”。
“给我严密封锁九原之围已解的消息,再派人去催促吴懿加快行程,让他们抓紧进入南乡”。
一旁的郑度拿着战报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提出建议道:“司马懿这时候想必也接到消息了,他除了撤兵别无选择,我军应该立即做好战斗准备,以便随时出动进行追击”。
次日,司马师一脸严肃地单独找到司马懿禀报:“坏了,父亲,蜀军已经在清除营寨外围的鹿角和拒马了,明显是打算开辟出一条可供大军出击的通道,看来他们应该也收到河套的战报了”。
“不要紧,我们数万大军,只要自己不乱,谁也拿我们不会有什么办法”。
司马懿来回踱了几步,又说到:“只不过……我们必须要赶在吴懿所率的汉中军团进入战场前完成撤离才行,否则就会很被动了”。
次日,司马懿高调地领兵逼近汉军大营,而同一时间,南乡城下的胡质部则撤去城围,井然有序地退回宛城。
在牵制住赵骥的主力掩护胡质部撤退后,司马懿亲自断后,各部交替接应,走南阳郡缓缓退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