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报》能够在短时间内碾压各大报纸,跃升为大明第一大报,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是时代、思想、理念、设计、排版、内容、经营模式等诸多不同,注定了《大明报》要脱颖而出,一骑绝尘。

其次,大明的所有报纸都是免费的,也因为成本的原因,发行量不仅小,而且一般只针对权贵圈和少量的读人,受众面十分小,发行的数量也很小,一刊挺多几十份,多的百来份,而且四五天一期,有的甚至十几天才发行一期。

哪怕办报社的东林党大佬有钱,背后还有一大群钱多得花不完的江浙富商支持,但也舍不得花钱,还各自为战,甚至为了争名利起内讧,相互拆台。

而深知舆论武器厉害,发誓要打破东林党垄断社会舆论的朱有兼舍得砸钱,舍得花钱雇请人才,设立正规的编辑部,舍得花钱购买狗仔提供的各种小道消息,八卦什么的,就连送报都花钱雇佣一批孩童当送报的报童。

《大明报》是两天一期,一期发行的数量高达二千至三千份,刊登重要消息时甚至达到五千份的数量,光是数量和发行时间都碾压任何报纸。

《大明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新闻的时效性,间隔仅一天的时间,严格来说,甚至仅半天的时间,这是任何一份报纸都无法相比的。

总结起来,无论是发行刊期,发行数量,排版内容,新闻的时效性,种类等,都全方位碾压任何一份报纸,《大明报》想不成为大明帝都的第一大报都难。

当《大明报》发行第一期时,着实引发整个帝都的轰动,让看报之人看得津津有味,没有得到报纸的拼了命地想看,据说,有一些脾气急躁的读人甚至为了争抢一份《大明报》引发了肢体冲突,简直就是有辱斯。

古人也像原时空那样,有着一颗熊熊烧的八卦之心,对于副刊的各种八卦消息那是津津乐道,甚至开怀大笑。

比如,某官员在外边养人,被原配正室带了一群人堵门,该官员虽然从后门跑掉了,但衣衫不整,跑路时还摔了一跤,面颊青肿,十分狼狈。

因该官员的金屋地处偏僻地段,知道的人不多,看过副刊的八卦新闻,才知道该官员不是喝醉酒摔倒造成的面部青肿,无不开怀大笑起来。

又比如,某富商家里养了十几个年轻漂亮的侍妾,但却乔装打扮,偷偷地跑去青楼狎妓,无意中被人发现该富商有另类嗜好。

确切地说,该富商不是去狎妓,而是心甘情愿地被妓亵玩,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刺激不刺激?

新闻没有指点道姓,仅冠上赵某人的称呼,经几位坛大佬亲自捉刀润笔,把情节写得十分细致、生动、精彩,堪比一篇十八禁的短篇小黄,而且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你说,这样的八卦大新闻,能不吸人眼球嘛?

八卦虽然好玩,但毕竟只是茶余饭后消磨时间的一种娱乐,重轻武的大明,抨击国家大事才是博眼球出位的重点,诗词才是卖弄采,扬名立万的亮点。

朱有兼心里十分清楚这些人的习性,更清楚东林党的尿性,因此,他会让阮大铖等江南派系的大佬在副版的评论刊里评击东林党的一些政事,这一招叫引战。

东林党自然要回应,反击江南派的评击,大佬们轮番上阵,一篇又一篇词句华丽,精彩纷呈的章投到《大明报》报社。

还有一些血气方刚,也想扬名立万的年轻才子踊跃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他们在意的不是那点稿费,而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那才叫真正的露脸,足够在同窗好友面前嘚瑟一回了。

报社的编辑们早得朱有兼的交代,对于东林党和那些年轻才子的投稿,大多是采用的,各方斗得越是激烈,《大明报》也越出名,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一天不看《大明报》,这心里就像有猫爪子在抓挠一般,痒得要命。

《大明报》就这样碾压了所有报纸,成为了权贵圈、读人、商贾名流手中不可缺的第一大报。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

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

是混子啊
关于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主角穿越到唐末小铁匠身上,正值唐末乱世,在蜀地相对安稳的地方,猥琐发育,凭借脑海中的百科全书,加上前世记忆,找矿发明蒸汽机,逐步建立工业体系。世道混乱,为了先生存下来,只能发动百姓,先杀土匪,再杀大地主和县令造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最终开创铁血盛世,建立大同社会。
历史 连载 164万字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上善若无水
崇祯结局一条绳,瞻基守成斗蛐蛐。赵九称臣擅长跑,高粱河畔有车神。 玄宗荔枝败家子,世民女婿遍天下。皇叔奔波爱蹦迪,祖龙只恨死太早。 宝玉巨婴长不大,女儿国里逞英豪。虎啸龙吟惊天地,万古长青照汗青。 既…
历史 连载 3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