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好事!陛下果然有法子!还是百年大计?
如此自信?
难怪会说是“最后议一议”!
听到秦如雪的话,僵着身子的群臣顿时间松了口气,连带着低下的头也下意识地抬起来,明显是对所谓的“百年大计”十分感兴趣。
毕竟这个口气实在是太大了。
赈灾一事,几乎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事。
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起义造反,而且没有完美解决过的,哪怕再好的赈灾,也都是“熬”过去的,硬生生把那些多余的老弱病残型灾民熬死,或者熬到灾情结束。
可眼下,秦如雪竟然表示能应对赈灾,同时还能弄出来个百年大计,怎能不让人好奇?甚至好奇之余,还有一丝不服气,他们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办法,竟然能被叫做针对赈灾的百年大计!
一瞬间,别管官职年纪,亦或是党派之分。
满朝武几乎同一时间开口:“臣愿意听!还请陛下赐计。”
“很好,看来爱卿们虽然办事不利,但爱民之心还是有啊。”秦如雪又讽刺了一句,虽然又让群臣老脸一红,但很明显,这是就此揭过的意思,说完后,她才话锋一转,“赐计并非不可,但说之前,朕还有个问题。”
“陛下请说,臣等知无不言。”
“爱卿们是如何看待秦长城、秦直道以及阿房宫的。”
啊???
一连串的问号在群臣头上升起。
要不是旁边的大臣也都是一脸懵逼,他们还真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是讨论赈灾吗?
就算有问题,不应该也是与赈灾有关的问题吗?怎么就突然拐到秦长城、秦直道和阿房宫了?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联系吗?
群臣面面相觑。
不过,话题跨越到这里总比继续讨论赈灾要强,而且群臣都是饱读诗之人,赈灾或许不行,但指点江山夸夸其谈却是个顶个的好手。
因此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道:
“陛下,这全都是需要万人以上进行修建的大工程,劳民又伤财,是导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它们过分加重了民众的徭役和朝廷的财政负担。”
“动辄数万人,动辄数十年,于国于民不利……”
“……”
毫无疑问。
没一个官员说这些工程的好,但同样的,这也侧面暴露了他们是能意识到其好处。
只不过。
相比于好处,坏处更明显——劳民伤财。
群臣虽然不知道秦如雪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但却害怕秦如雪也要这么搞,当然不肯说好话。
然而听完他们的话。
秦如雪却笑了,随即直接点名:“工部尚,你也这么认为?”
术业有专攻。
别的大臣一味地给差评,或许还能以不专精此事为由,跟她顶着干而不被呵斥。
但工部尚却不能。
所以被叫出来之后,工部尚只能说道:“陛下,这三者虽然都劳民伤财,但细究起来,却是略有不同,应当分为两类,秦长城和秦直道一类,阿房宫又是一类,前者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后者功在当代,罪在千秋。”
“说的不错,诸位以为呢?”秦如雪点点头,又把皮球踢给了群臣。
这下,群臣明白了。
于是一个个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