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陆良学术造假?来自国外学者的质疑 (第1/2页)
第95章陆良学术造假?来自国外学者的质疑
京城时间凌晨12:00,纽约时间上午11:00;伦敦时间下午6:00。
一条约为12000字并包含了图片,容量约为85k信息从哥本哈根某台计算机中发出。
字和图片迅速被转化成了光信号,沿着光纤传送到基站,整个过程大约花费了025秒的时间。
紧接着基站将光信号再一次编译电磁波信号发出。
电磁波穿透了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最后被远在3580k散逸层高空的通讯卫星捕捉。
通讯卫星用了002s的时间完成对所有电磁波信号的捕捉,他不需要任何的转译和编辑,他只需要将信号中转发出。
卫星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再次被地面的基站所接收,基站迅速将电磁波信号转化成光信号。
这道光信号沿着光纤被传送至阿拉莫斯的某个服务器中。
至此,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1分钟。
随着服务器中的数据被刷新。
京都时间凌晨00:01分
一篇论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arxiv网站上。
早晨。
方孟用自己的保温杯泡了杯茶,然后慢悠悠的来到电脑前坐下。
他是药大物理系的一名副教授,同时也是药大学术委员会的一员。
在每一个大学都成立学术委员会这样的一个组织,用于学术评议和审核机构。
但学术委员会最大的作用还是用于监察抄袭、造假这些学术不端行为。
但实际上,在大学里,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并不多。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科研者来说,抄袭或是造假都是一条高压红线。
一旦被发现,那往往就意味着今后学术生涯的结束。
除非是有足够的利益驱使和诱惑,否则谁也不会拿自己一辈子的学术生涯做赌注。
方孟打开电脑,准备继续他昨天尚未完成的工作。
他打开了arxiv网站。
arxiv是一个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生物多个学科领域论预印本的网站。
所谓的预印本,是指尚未经过同行评议,没有在正规科学期刊上正式发表的论初稿。
不管是尚未投稿出去的论初稿,还是投稿被拒的论,都可以上传到这里。
不过,因为没有同行参与评议,所以这些预印本论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论初稿挂在arxiv上并不代表正式发表了论。
arxiv最大一个作用,就是用于声称自己科研工作的原创性和优先性。
初稿挂在arxiv上时已经向同行人表明该工作被你做了,可以避免你的科研成果在发表之前被其他人剽窃。
最好的例子就是lk-99超导的事情。
他们之所以第一时间将超导论率先上传到arxiv,而非发给nate、siene这些顶刊,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剽窃。
虽然lk-99超导最后的结果是个乌龙,但这也证明了arxiv的作用。
方孟作为一名物理领域的学者,相比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使用arxiv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
每天逛一逛arxiv网站,看看同行们当天的最新工作,成了方孟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一。
方孟和往常一样,打开了arxiv网站。
然而,当方孟看到arxiv网站的情况后,他眉头一挑。
在平时,网站界面上,生物学的那一栏,很少会看见有人出来分享成果。
但今天,生物学标题的下方,罕见的出现了一篇论。
这顿时引起了方孟的兴趣,他扫了一眼标题,一个关键词吸引住了方孟。
血友病?
嘿,这不巧了吗?
方孟昨天还在跟其他几名同行聊天的时候聊到他们学校那个在nate正刊上发表论的学生陆良。
方孟记得很清楚,陆良在nate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正是一种治疗血友病的新药物。
现在就已经有人开始做血友病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