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罡地煞正反六脉神剑剑阵 (第3/3页)
这座寺庙位于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背负苍山,面临洱水,寺内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尺,塔顶有铁铸记: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
天龙寺是大理皇室家庙,大理皇族大多信佛,段氏历代祖先做皇帝的,有些避位为僧,都是在天龙寺出家。
皇亲出家后,子孙逢他生日,到寺中朝拜,每次朝拜,必有奉献装修。
数百年积累,天龙寺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宏大,构筑越来越精丽,但却并不显得豪奢,是少有的佛门圣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修佛圣地,还是欺世盗名,看的不是装修是否奢华,也不是看寺内有多少经卷,而是看有多少虔诚高僧。
天龙寺不是世上最奢华的寺庙,也不是最大的寺庙,更不是武力体系最强的寺庙,但寺内高僧,着实不少。
没办法,人家有先天优势!
我连皇帝都不想做,人世间的那些诱惑,有什么能够动摇我的内心?
当人舍弃了金钱、美色、权势,岂不就是四大皆空、五蕴皆空?内心变得空明澄澈,修佛自然事半功倍。
哪怕是为了避嫌、避祸,甚至是被强迫出家的,修佛几十年之后,身体年老体衰,该放下的也会给放下。
不仅高僧多,武力也颇为不俗。
原因很简单,他们没事儿做!
皇家寺庙,不必为了吃喝拉撒等事情发愁,每日除了诵经念佛,或者找老伙计喝茶下棋,可不就是要练武?
除了练武还能做什么?
如果想要金钱美色、美酒佳肴、杀人放火,当初又何必出家当和尚?
尤其当年凌渡虚隐居天龙寺,为了答谢天龙寺高僧,留下武道传承。
时至今日,天龙寺的武道体系已经非常完善,看似仅有一阳指、六脉神剑两门传承绝技,实则完全足够。
天龙寺无需从低到高培养弟子。
出家的那些段氏皇族,全部都是成年之后出家,武道已经有所成就。
天龙寺就相当于大学,只负责培养高级人才,根基则是由皇家负责。
凌渡虚隐居之时,曾经表示六脉神剑虽高深莫测,但对功力要求太高,不如修改为剑阵,每人各施展一脉。
凌渡虚花费数年时间,不仅创出六人剑阵,还有三十六人的大阵,乃至七十二人的“正反六脉神剑大阵”。
这也无奈,他是真的很无聊啊!
天龙寺那些老和尚,闲着无聊可以面壁诵经,凌渡虚哪有这个心思?
除了研究武功,他还能做什么?
现在,拜访天龙寺的两位大喇嘛,吐蕃大轮明王鸠摩智,蒙元桑结,便见识到了凌渡虚苦心钻研的阵法。
以六个各使一脉剑法的老和尚作为阵法核心,每个老和尚带五位弟子,合共三十六人,组成天罡之数。
剑气雨点般洒落,忽而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忽而巧妙灵活,难以捉摸,忽而大开大阖,气势雄迈,忽而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既有无形剑气破空而起,又有霜寒宝剑刷刷作响,三十六人好似六个紧密贴合的磨盘,能把人绞成粉碎。
鸠摩智身为吐蕃大轮明王,武功自然是高深莫测,火焰刀凌厉至极,烈焰飞腾,灼热逼人,更胜烈阳刀法。
桑结自幼苦修密宗大手印,虽然不能说是登峰造极,却也炉火纯青。
九字真言手印循环施展,分川断海的掌力片刻不停,短短一炷香时间,天龙寺百余丈的广场,便被轰成废墟。
段正明的亲叔叔枯荣大师,由于修行枯荣禅功,半边身子好似骷髅,因此一直都背着身子,但听闻剑气呼啸,正常的半边脸,忍不住露出几分笑意。
大理的国力,比起吐蕃和蒙元远远不如,但武道争胜,却不落下风。
鸠摩智只觉得哔了狗了。
他的佛法修为颇为不错,对于金钱美色早已看透,唯独参不透虚名,也太过争强好胜,喜好修行高深武功。
在某些人的撺掇下,鸠摩智想来天龙寺“借”六脉神剑剑谱,没想到天龙寺武学底蕴,竟然有这般高明。
鸠摩智觉得震惊,天龙寺方丈本因心中同样震惊,六个本字辈老和尚,再加上三十精英弟子,竟然拿不下鸠摩智和桑结,反而形成了对峙的姿态。
继续这般战斗下去,要么双方两败俱伤,要么鸠摩智桑结胜算更大。
毕竟,鸠摩智根基浑厚,那些年轻的和尚,撑不住这般狠打硬拼。
本因心知此时不可再有留手,当即飞身而出:“二位佛兄,你们见到的只是半数阵法,还有另外一半阵法,不知二位佛兄,想不想看个完整!”
鸠摩智挥掌逼退一人,笑道:“小僧此次来天龙寺,为的就是见识大理六脉神剑,岂能只见一半就回去?”
桑结冷声说道:“就算你们拿出七十二人阵法,未必能伤到贫僧!”
本因大笑道:“说来惭愧,天龙寺最强的阵法,本该是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怎奈贫僧不擅经营,没有那么多精英弟子,只能凑足地煞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