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张欣是很感谢杨士奇,也很感谢内阁的这些臣子的。
公爹突然就没了,朱高炽仓促登基。
朱高炽突然就没了,朱瞻基也是仓促登基。
连朱瞻基也是突然没了,她扶着朱祁镇仓促登基。
这几次都是内阁辅政,以杨士奇为首,稳住了朝政,让一切顺利过渡。
当年朱高炽很信任杨士奇。
无论当太子的期间还是登基以后。
杨士奇也对朱高炽这个太子忠心耿耿,在公爹面前一直力保朱高炽,好多次协助朱高炽度过难关。
朱高炽登基了之后更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朱瞻基登基前,跟着公爹最多,打打杀杀很在行。
但说到处理朝政跟整个朝堂的关系怎么平衡,远远不及朱高炽。
朱高炽非常的勤政。
朱瞻基则还留在太子的那种心态,贪玩,且行事强硬不受劝。
张欣一直劝儿子,内阁重臣是为了整个国家来劝诫皇帝,她也一直对三杨深信不疑。
这一相信,就信到了朱瞻基强行推动第八次下西洋,还拟重新迁都京师,而后暴病倒下。
朱祁镇登基那会,她其实是考虑过让次子上的,但转眼间她的想法居然还传到宫外,传到朝堂上去了。
有反对的,有支持的。
为了不被人诟病,为了所谓的公允。
也为了所谓的正统,她当场宣布朱祁镇承继大统。
那会的她丧子悲痛之余,也痛惜孙子幼年丧父。
怕一旦立了次子,瞻基的子女将来没有立足之地。
她不记得当时是谁给她灌输的这些想法,但她就是这么做了。
但这辈子,知道了更多内情以后,张欣对自己当年非常信任的这几位老臣子,产生了浓浓的怀疑。
瞻基的死是不是他们的手笔?
宫里有谁是他们的人?
杨士奇到底是个好的还是坏的。
他也是一位荐官。
他也是在建元年的的时候入仕的。
推荐他的人,实际上是方孝孺。
而张欣,对方孝孺真的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上辈子她讨厌方孝孺以死给公爹泼粪,这辈子她明白泼粪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人集团利益纠葛。
她以前并不知道杨士奇跟方孝孺还有这个关系。
她一直以为是曾经的翰林修撰王叔英推荐的杨士奇去修《太祖实录》。
现在仔细一想,一切不过是因为朱高炽比公爹亲近臣。
无论朱高煦还是朱高燧,一介武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还脾气暴躁,就不是这般子人想要的皇帝。
朱高炽——身体不好,脾气温和,性格稳定,敬业。
多好拿捏的皇帝人选啊。
至于张欣这个后来的太皇太后,加上啥都不懂的朱祁镇,比朱高炽还好拿捏。
杨士奇是个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