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思考了一下要给李隆基的密奏内容,安江顺这才提笔开始给李隆基写奏折,奏折中安江顺不免对收服契丹部落的难度进行了适当的夸大,不过安江顺也没有将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对黄柏、李成、程野等渤海军将领也得到了安江顺的极力夸赞,为的让李隆基不再给渤海都督府里面安排两颗钉子进来,想必李隆基自己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渤海刚刚走上正轨,这个时候派一些人去,不仅会影响和睦的君臣关系,同时要是李隆基选人不慎派去的人要跟安江顺夺权或者阴奉阳违肯定会拖累整个计划的进行。
开元六年四月中旬,安江顺从渤海送出捷报传到长安,称自己已经收服了渤海境内三大主要部落,歼敌过万,渤海新增人口三十万,臣奉圣命收服各大部落整合各大部落兵力人力,随着木纹东山部落的归降,已经陆续有不少部落主动归降,预计等到来年夏天渤海可整合军队七万余人将会拥有和靺鞨人大祚荣一较高下之实力,还望陛下能支持臣继续整顿渤海境内契丹部落将北方真正纳入我大唐治下。
收到安江顺的密报,李隆基非常高兴,他高兴自己没有看错人,安江顺才到渤海一年时间就已经收服了三个大部落,不仅安定了渤海局势,更是增强了渤海实力,李隆基非常高兴自己的爱将能有如此作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接下来几年,安江顺能将渤海军发展至能和大祚荣之靺鞨国抗衡,李隆基便会宣布大祚荣坐上叛乱削
掉大祚荣渤海郡王忽汗河都督头衔,给安江顺消灭靺鞨人扫除朝中的阻碍。
李隆基深知控制边疆那些邻居实力的必要性,但看大祚荣靺鞨国实力确实不算太强,但靺鞨国却和高句丽关系紧密,两方一北一东若是夹击大唐则是大大的不顺,如今安东都护府已经成为一个名义上给皇室宗亲加封的荣誉头衔了,李隆基非常希望安江顺能够在未来将安东都护府再次恢复到当年高宗灭高句丽时那番场景了,李隆基心中不仅仅是想追上高宗,更是想超过高宗,自从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到辽城后安东都护府就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个朝内的名誉头衔,辽城实际上只有一个都尉在管辖,不然李隆基也不会再次提到高句丽问题。
“安卿,朕见尔信倍感欣慰,爱卿能以区区三万之兵镇压三大部落,足以见爱卿能力,距离计划时间还有四年,望爱卿能如期完成计划,将大祚荣以及高句丽之国彻底覆灭,将极北之地真正纳入我大唐治下……”
在李隆基给安江顺的回信中肯定了安江顺大半年来的功劳并且给以了鼓励,与此同时随密信而来的还有李隆基的圣旨,圣旨上除了官方用语外,只有三句话具有实际意义,一句是升渤海为中都督府,安江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四品都督,同时第二句话则是将辽州府归入渤海都督下管辖,变相的增强了安江顺的实力,辽州虽然是一个下府,但是靠着辽河,辽州的人口并不少,足足有二十万人,这样一来安江顺手下凭
空就增加了二十万人口,若是用以征兵,至少可以招募到士卒一万五千人以上,而且还是具有一定种程度的士卒。
而这第三局话则是最有意义的,圣旨上说渤海都督府下可以拥有边军六万,府兵两万五千人不过朝廷只负责两万五千府兵的给养和军饷,至于边军则有渤海都督府自行负责。
自行负责军饷,安江顺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圣旨上直接表明了渤海都督府麾下可以拥兵八万五千人,这种正式的圣旨是要通过中省和尚省的,自己一个正四品的都督竟然可以拥兵八万,朝中还没有人反对,安江顺不知道是谁在朝中暗自帮助自己,不过这总是好事情,至少自己明面上可以拥有士卒八万五千人,加上那些控制的契丹人部落,安江顺实际掌握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不管精锐程度如何,至少拥兵十万的他已经成为整个大唐朝中明面上兵权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也正如安江顺此前预料的一样,皇帝并没有给渤海增添任何一个人,不仅如此李隆基还大胆的给安江顺放权,看完李隆基的圣旨和迷信,安江顺倒是有些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就目前来看,李隆基对自己还是非常相信的,有了李隆基的授权,安江顺立刻给现任辽州都尉高良发去命令,命令其立刻整顿原辽州府军队,裁减老弱病残,精简人员等待都督府派出的将领抵达后训练,并且让高良尽快募兵五千人,军饷由都督府派出,同时安江顺也任命了新的辽州县
令,新任辽州县令便是此前在延吉图安江顺非常看好的马通,刚刚到任哥勿州的马通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要去新的地方上任,对此马通没有丝毫怨言,反而还非常感激安江顺,辽州原本是折冲府,在归入渤海都督府后,变成了上等县,自己也一跃成为从六品上县令,足以见到安江顺对自己的相信,在哥勿州接到都督府公告身的马通甚至激动的留下泪珠,面朝着西北方向的渤海马通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对得起都督这份信任,将辽州治理好。
不过安江顺此时还不知道,因为李隆基对自己的放权对这个世界大唐的进程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由于要放权安江顺,李隆基不得不对西北西南地区的边疆镇守府开始了放权,部分军政大权在握的下都督开始在西北西南地区出现,尤其是西域地区,李隆基一连封了三个从四品都督,这都是为了宋璟提出的所谓平衡之道,在李隆基对宋璟讲出安江顺此前提到过的由中央直接募兵组建一支新军的建议后,宋璟当即支持皇帝这么做,同时宋璟心中对安江顺的看法也有了不笑的改变,在他看来能提出这样建言的将领绝对是忠于皇帝的。
开元六年五月,李隆基下旨正式开始了帝国兵制改革,改府兵制为府兵制募兵制相结合的制度,李隆基将在关中招募十二万良家子组建新军,李隆基为新军取名为长从宿卫!在地球历史上,大唐长从宿卫应当是开元中期出现,原本由时任兵部尚的张说提出解决京师宿卫
,然而在这个世界由于安江顺的提前出现,导致李隆基提前了数年组建长从宿卫。此事对于那些边境手握实权的将领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对整个大唐,中央采用募兵制组建一支算是职业化的军队对提高中央威慑力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从这方面来看,李隆基果断改革兵制实行募兵制度是迈出了开元年间政治改革的关键一步。
兵权在手,李隆基更是大胆的开始了自己的政治蓝图,开始了依法治国的第一步,适逢善于权谋的姚崇已经去世,李隆基让宋璟这个讲原则的,为人耿直的人尚未,大唐朝政比起前五年更为清明,安江顺虽为姚崇学生,但是也不得不说一句自己老师在这方面确实不如宋璟,姚崇对安江顺确实还不错,但这并不能改变姚崇本身是一个善于权谋,打击政敌的人,在姚崇担任首辅的这几年,朝廷权力斗争一直都很激烈,安江顺还未步入核心高层自然体会不到,但李隆基不一样,他深知姚崇是何许人也,姚崇的突然去世对李隆基掌控朝廷确实是一个打击,但这也给了李隆基一个改革的契机,宋璟的上位合情合理,宋璟此人严律于己,姚崇虽为政敌,但姚崇留下的遗产中凡是好的一律得到了保存,安江顺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这个打上了姚崇一派烙印的人宋璟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足以见到宋璟是一个多么讲原则的人。
为此后来在安江顺回京述职期间还特意拜访了宋璟,感谢宋璟当初的支持并请教了宋璟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