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论人
纵观郑芝龙的一生,都在背叛和投靠中度过,观其事迹,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
郑芝龙早年家贫,后来无以度日,投奔在澳门经商的舅父,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接触海上的事务,在这一阶段,郑芝龙的经历是非常丰富的,他倒过马尼拉,自学了荷兰语,入了天主教。
随后,他离开了舅父,来到了平户,成为大海商李旦的手下。162年初,在李旦的推荐下,郑芝龙到了澎湖,成为了占据这里的荷兰人的通事。
由于明朝和荷兰的争执,影响到李旦当时的明日台间的商业利益,因此李旦派郑芝龙亦是李旦介入明朝和荷兰的手段之一。从此时开始,郑芝龙将事业重心自日本迁到台湾。
荷兰人给于这个“来自日本”的通事优厚的待遇,但一开始并没有用郑芝龙,后来荷兰人利用郑芝龙来执行在台湾海峡截击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当时荷兰人的主要竞争对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盗任务。
根据荷兰长官韦特信件中,记录了派“通事一官”(郑芝龙小名)率领约二十至三十艘中式帆船去进行“截击与俘获”的业务。
有
了荷兰人的支持,郑芝龙开始了崛起之路,借助当初的二十二条船,他彻底的走上了海盗的道路,开始了亦商亦盗海上生涯。
1625年8月2日,李旦正办好厦门、长崎、及台湾贸易,从台湾回平户途中去世,其台湾的产业和士卒转归郑芝龙控制,而于厦门的则落入许心素的手里;郑芝龙自立门户。
这时候郑芝龙的身份已经是李旦的义子,而后来一直有人(包括李旦的亲属)相信,李旦是被郑芝龙害死的。
之后,为了便于开展对日贸易,郑芝龙一度依附于大海商颜思齐,后来颜思齐不满德川幕府的统治,和郑芝龙等二十八名闽南海盗商量推翻幕府的事情。后来由于泄密,他们遭到幕府的逮捕,二十八人一起逃亡台湾,随后叫出了十八芝的名号,推举颜思齐为盟主。
之后颜思齐死,郑芝龙成为十八芝的老大,开始统领这个联盟的力量。有了十八芝为底气,郑芝龙便以台湾笨港为基地,开始在大明海边不断劫掠,使得明朝福建水师疲于奔命。
这个时候,郑芝龙势力已经壮大,麾下舰船千艘,此时,许心素曾经建
议荷兰东印度公司对郑芝龙实行打击,但东印度公司并未允许,因为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然,这个合作关系在后来因为利益,一度破灭。
162年底,郑芝龙大败福建总兵俞咨皋,震动东南沿海,而后面,他本要在厦门斩杀许心素,但由于朱由检的介入,此时已与历史不同。
熊灿提前出山,招降了郑芝龙,同时在俞咨皋的建议下,提前找到许心素,将之收归为自己手下。
此后,直到现在,都是朱由检所知道的。
以上,是熊灿对郑芝龙生平的概括和叙述,期间没有夹杂个人任何主观情绪,完全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将郑芝龙所经历的事情,一件一件娓娓道来。
听完这些事迹后,朱由检沉默了。
他知道郑芝龙的名字,但却不知道对方生平的经历,今天听了熊灿的叙述后,他发现,他根本不认识郑芝龙这个人。
在后世,郑芝龙是中国海盗的代言人,但对于郑芝龙是海盗这个事实,他却缺乏足够的认知。
唯利是图,反复无常,极度自私,追求财富和权势,这都是海盗,而今天,他才算是从熊
灿讲述的事情中,看到了这些。
一次又一次的背叛,让郑芝龙走上了强大,一次又一次的利用,让他获得了财富和势力,无数次的厮杀抢夺,才造就了东南沿海霸主的郑芝龙。
“你是说,郑芝龙不可用吗?”朱由检怅然道,然后他一把从刘若愚的手中拿过酒壶,先是给自己斟满了一杯,然后又不容置疑的给熊灿斟满一杯。
他举起酒杯,朝熊灿示意了下,一饮而尽,熊灿也不落后,酒到杯干。喝完酒,他吃了口菜,哈了口酒气道:“非也,郑芝龙其人,可用,不可信!!!”
“可用?不可信?”朱由检喃喃道。
“然也。”熊灿继续道:“其性若豺狼,有奶便是娘,当前郑芝龙力弱,陛下可对他收编使用,一旦他日势力壮大,必会反噬,故此,可用其才能,而限其发展,严防死守,不给他任何背叛的机会。”
“这样啊,可惜了!”朱由检叹息道,当收编郑芝龙后,他真的是想好好培养对方,未来作为沈有容的接班人,执掌整个大明皇家海军,如今听了熊灿的讲述,算是彻底熄了这个念头。
只能说
,有些秉性是天生的,唯利是图郑芝龙,以身许国郑成功,朱由检真的很难想象出来,这样一个见利忘义的父亲,是怎么生出郑成功呢这个民族英雄的儿子出来。
不过,说归这么说,郑芝龙这个人还是要用的,对方在海战上的才能,着实不错,在整个大明,那都是属于顶尖的,如此人才,就此放弃着实可惜。
以郑芝龙的秉性,目前这种强硬收编,心中定然充满了愤懑,同时,对于郑芝龙积累而的人脉关系以及南洋的见闻经验,他都很有兴趣,想要使用他,就必须打消他心中的愤懑。
这个人,朱由检选择了熊灿,所谓一事不烦二主,熊灿招降了对方,此时再去,也有一定的心理优势。
“如此,今晚有劳爱卿了!”将这个想法说出来后,朱由检再次和熊灿碰了一杯。
“微臣遵旨,今晚臣就走这一遭,说服郑芝龙。”皇帝晚宴的驾驶都摆出来了,熊灿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爱卿辛苦了!”朱由检含笑道。
“无妨,无妨!”熊灿喝了最后一杯酒,站起身来,摇摇晃晃的朝着军营走去,郑芝龙夜宿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