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兵戈再起
朱棣所料不错,此时驻扎在德州的李景隆感觉头疼无比,李景隆好不容易从此前郑村坝大败的阴影和对战场惨烈景象的恐惧中恢复了一点点,还没来得及得有所动作,大过年的就又得知燕王朱棣居然率军攻打大同的消息,身为大将军的李景隆也不能眼见着大同失守放任不管,任由朱棣日渐壮大,大同此前虽是代王封地,可代王和宁王的情况不一样,他早已被贬为庶民,所以大同如今实际上是在朝廷的管辖之下。
李景隆不禁想到,如果代王还没有被削藩,八成也会是个作壁上观的主,那此番朱棣攻打大同,他李景隆说不救也就不救了,可眼下李景隆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率军驰援大同,但等他辛辛苦苦的率军到了大同附近,竟连燕军的一个人影都没见到,听说朱棣还接收了一支蒙古降兵,反观自己的队伍却冒着严寒奔袭死伤不少,更丢下了武数辎重。在得知保定府归降朱棣之后,李景隆更觉得窝囊无比。
如放到王珏前世的时代,李景隆一定会无奈的说一句,“赶紧的,毁灭吧,累了。”对于这场关乎大明国运的战争,李景隆更多的倒觉得像是朱家叔侄之间的打闹。皇帝碍于对方是自己的亲叔叔又劳苦功高,想动手又一直找不到借口,就算是如今北伐也是一再叮嘱让自己生擒燕王。那燕王朱棣呢,与之交战过的李景隆也不傻,自然能从对方的人马军械和战术上判断出对方早有反心,之前只不过是因为力量不足以与对抗朝廷才百般忍让甚至装疯卖傻,直到双方忍无可忍、退无可退这才红起脸动了手。可打来打去不还是一家叔侄?不都是洪武高皇帝的子孙后代?这天下还不是你们老朱家的?
李景隆虽说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也自觉带兵打仗的才能不敌燕王,可在外练兵多年,李景隆也并非毫无见识。若是真的拉开阵仗两军生死搏杀,凭借着自己数倍于燕军的人马和麾下的将领也未尝不可大败燕王。可难就难受在皇帝之前下诏令自己领兵镇压叛乱,还不允许伤害他的亲叔叔燕王,这仗万一打红了眼,输了还好说,只是丢些颜面,若是打赢了又一不小心把燕王弄没了,即使是赢了,这戕害皇室宗亲的骂名可能还得自己来背。
想到这里李景隆更加头疼,因为朱棣这家伙偏偏还喜欢亲上阵带兵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与燕军交战,燕军背水一战奋力搏杀,自己这一边则是一遇到燕王就得束手束脚,这仗怎么打?李景隆现在有些后悔,如果攻打北平时自己当时不想贪功,而是直接派兵快速支援瞿能的话,说不定早就攻下北平生擒燕王家眷,有了这些人在手,说不得就能逼燕王就范,还哪来的后面这些乱七八糟的窝心事儿?
李景隆不禁感叹这场仗太难打。如今自己这边连连受挫,损失无数粮草辎重,自己虽然上请罪,可陛下又没有换帅的意思,李景隆也只只能想个缓兵之计整顿兵马重整士气,等到春暖花开再视情况行北伐之事。
从接连失败的沮丧失落和恐惧中恢复以后,李景隆也复盘总结了一下自己接连失败的经验教训,他觉得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麾下的将士大多出自南方,根本不擅长在冰天雪地的天气下与这些战力彪悍的北方蛮子作战。北平之所以能坚守那么久也不过是朱高炽那家伙占尽了天时和地利,只要自己想办法重整队伍恢复士气,待开春回暖之后再挥师北伐,自己麾下的将士们也就不会出现不适应气候的情况了,燕军没了天时地利,双方真刀真枪的打一场,凭借自己一方的巨大兵力优势,说不定还真能有机会大败燕军生擒燕王朱棣。
苦思良久,李景隆这才决定亲自修一封给燕王朱棣请求休战,虽然明知没什么用,李景隆还是在信中回忆二人之间的情谊,表明陛下也是不得已才削藩,更是阐述了内战对周边百姓带来的影响,再说咱们俩打归打,可我也是奉命行事不得已而为之,可不能伤了感情。
可还没得到朱棣的回信,军中就有传言说李景隆接连败给燕王之后已经有了二心,已经暗中派人给燕王送上亲笔信打算投降,准备与燕王暗通款曲。李景隆得知后大怒,马上下令处决传播谣言之人,并立即上朝廷,意在表明自己绝无二心,此举乃是自己的缓兵之计,同时下令全军整备军械,天气转暖以后立即挥师北伐。
好不容易才得到了朱棣回信的李景隆看后并没有感到意外,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此时的燕王已经是离弦之箭,再无收手回头的可能,什么靖国难,清君侧不过都是用来哄骗百姓,掩盖自己起兵造反的幌子罢了。但李景隆心里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好歹也给自己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等到了四月,天气转暖了,自己手下兵力更胜,到时候不用燕王南下,自己还要北伐呢!
虽然明知结果,李景隆还是差人把朱棣的请求上了朝廷,做戏也得做全套不是,再说万一陛下真的将齐泰和黄子澄交出去任由燕王处置,自己也就不用再陷进这场叔侄间的战争旋涡里了,舒舒服服的回家做个国公他不香么?
根本不用等朝廷的回复,李景隆直接开始积极备战补充兵源,同时传信给屯兵真定的郭英、吴杰等人,下令他们整顿兵马,等期限一到便誓师北伐,迎头痛击燕军,这一次一定要生擒燕王!
转眼间就到了四月清明时节,本是百姓春耕农忙的时节,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们都指望着在这个春雨贵如油的时节种下一年的希望,数月之后能收获丰收的果实。而此时早已知晓朝廷决议的李景隆感觉自己扭转颓势、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了。
建二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目标定在白沟河。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整,李景隆麾下的南军兵力已经增至六十万,李景隆为壮大声势,更是对外号称朝廷雄兵多达百万。。本身早有准备,又得到了李景隆卷土重来消息的燕王朱棣亦亲自率马步军十万出战,战争的阴云又开始笼罩中原大地,四月二十日,燕军度过白马河在苏家桥驻扎备战。
李景隆在大帐中与麾下部将商讨战术,虽说此时兵力更胜,但是真的对上朱棣的燕军,李景隆一时间还是有点儿心里打鼓,正一筹莫展之际,帐下先锋平安出列行礼,“大将军,属下早年曾随燕王出塞,颇为了解和熟悉燕军的战法,属下觉得燕军此前侥幸获胜正是骄纵之时,燕军若与我大军会战必会无所顾忌,循河而进,我军则可趁此机会沿河设下伏兵,待燕军出兵经过之时我军伏兵尽出,届时大将军再遣一员猛将率兵与伏兵合击,必能大破燕军!”
平安看偷瞄了一眼李景隆脸色补充道,“另外属下还有一计,此前攻打北平时,守城燕军的火器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燕军以骑兵步兵为主,属下建议预先在燕军的行进路线上埋好火药,待燕军行至之时引爆,必能使燕军人马大乱,届时大军再配合伏兵合击,燕军兵力本就远少于我,定会大败而回!”
李景隆越听平安之言眼睛越亮,丝毫没有兵力远超对方还要想办法打伏击的羞耻感,反而有些兴奋道,“果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平安将军熟悉燕军战法,所言更是上上策,本将军便命你在沿途埋好火药设伏,待燕军中伏,再命人率军出击与你合击燕军!”
李景隆视线扫过众将,目光停留在瞿能身上,“瞿将军父子骁勇善战,就命你率大军届时与伏兵合击,大破燕军!”
平安和瞿能纷纷领命,见战术安排妥当,李景隆又幽幽开口,“诸将,燕王虽然起兵,但是说到底也是洪武高皇帝的第四子,当今陛下的亲叔叔!陛下仁德,我率兵出征之时陛下就曾下令一定要留下燕王性命生擒之,燕王素来喜欢率兵征战冲杀在前,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诸位在对战之时要是到燕王千万要小心,万万不可取了燕王性命,否则即使此战获胜赢下军功,也逃不过一个戕害皇族之罪!”
苏家桥,朱棣率领燕军在此驻扎之后便下令全军枕戈待旦,不日出兵与南军会战。朱棣一如既往的轻视李景隆,如今朝中无大将,而自己麾下却有着张玉、朱能、丘福这样的猛将,听闻南军担任先锋的是曾经在自己麾下效力过的平安,朱棣更是暗道一声朝中无人,便没有放在心上,早年平安在朱棣帐下出征塞北时,朱棣就有些瞧不上平安。
朱棣也得到探子回报,虽然南军号称百万之众,其实数量只有六十万,虽然数倍于燕军,可是在朱棣眼中不过是一群没有实战经验的乌合之众,根本经不住自己麾下骑兵和朵颜三卫的几轮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