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计废太子 (第3/7页)
帝此时已愈花甲,进入垂暮之年,便如痴妇村老一般,深信佛道鬼神不疑。遂被杨素三言两语,信以为然,便被其欺哄,杨勇终不得见。
字幕:公元601年,隋开皇二十一年。
太史令袁充奏称:据臣观测日影,发现自我隋朝建立以来,白昼渐长。
隋帝闻而甚喜,因谓百官:日长乃天之佑,应取日长之意,以为年号。
便诏命于是年正月一日,改元仁寿。规定百工作业,以日长之故,并加任务。天下丁匠以此为苦,皆骂袁充诬天病民。
仁寿元年,魏郡临漳人陆法言继承前代韵,与沛国相县人刘臻等合编成《切韵》一,共五卷,乃为中国韵定型之作。
画外音:《切韵》以当时洛阳语音为基,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语音而成,不仅审音辩韵,且对研究汉语音史也有重要资料价值。《切韵》写成后,六朝诸家韵渐亡。
帝谓天下一统太平,皆是佛教之力,乃下诏曰: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即命诸州名藩均建灵塔,分送佛舍利于三十一州。又命天下舍利塔内,须各作神尼智仙之像供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镜头闪回,便说神尼智仙由来。
字幕:智仙,河东蒲坂刘氏之女,自小出家,精研戒行。
忽有一日,智仙无故失踪,寺内群尼遍寻不见。寺僧恐其误堕入井,到处寻找,最后却在佛堂中找到,见其俨然打坐,犹如禅者入定。
彼时智仙只有七岁,可见的是神尼,生来就不同凡响。
及其稍稍长大,便常言吉凶成败之事,颇为灵验。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蒲坂守将杨忠之妻吕苦桃,于冯翊般若寺生下杨坚,当时紫气充庭。六月天气,褓母为小儿扇风,小儿竟然寒甚几绝。
忽有一比丘尼无由而至,对杨忠说道:此儿有天佛所佑,寒暑不侵,将军毋忧。
杨忠甚为惊奇,不由问道:僧尼何来?
比丘尼答道:我乃女僧智仙,从来处来。此儿与我佛有绝大缘法,可取乳名为那罗延。
杨忠又问:那罗延何意?
比丘尼答:是为梵语,乃金刚不坏之意也。
杨忠夫妇闻说金刚不坏,倒也喜欢,便无异议。
比丘尼又道:此儿来处不比寻常,故此诞于寺中。若是抱回府中,奈你俗家秽杂不堪,恐养不成活,不如便由贫尼我来抚养。
杨忠夫妇因不知此尼是何方神圣,又不相识,怎肯将新生之儿送她扶养?本为不愿,但那小儿很怪,看见尼师不哭,离开神尼则就啼哭不休。杨忠全家无法止其儿啼,只有将僧尼一并带回府中,割宅以为尼寺,开一小门相通,小儿由僧尼带去隔壁别馆抚养。
因此杨坚在褓襁之际,就与神尼过着出家生活,吃斋奉佛,长达十三年之久。
神尼领养那罗延时,曾与杨忠夫妇约定,不得其允许,不得随便抱看小儿。忽有一日,杨坚生母吕氏想念儿子,便乘神尼离开府宅,偷偷进房,从床上将小儿抱起。
及其抱在手中,忽觉有异,看那小儿之时,化为一条赤龙。吕氏惊惶恐怖,双手发抖松脱,小儿堕地,哇哇大叫。
此时神尼回来,闻声入室,见小儿坠落地上,随从地上抱起,对吕氏言道:主母因何不依前约,偏要来妄触龙儿?只此一摔,则令其晚得天下十年也。
吕氏张皇失措,回府告诫杨忠诸妻妾,从此不许入隔壁尼寺,更不许抱此儿。
那罗延七岁,神尼对其说道:儿当大贵,自东国而来。佛法不久当灭,全由儿复兴之。
神尼沉静寡言,精修道业,杨坚在寺内由其教养,直到十三岁为止,方始离开佛寺,回到自己家中。神尼便回般若寺内,居住四十余年,从不走出寺门之外。
到周武帝灭法之时,神尼才复归小寺,隐住杨家,内着法服,戒行不改。后来果然如神尼所说,杨坚自扬州进入长安为丞相,继为天子,因而重兴佛法。
杨坚未登位时曾遇梵僧,以舍利一袋赠之,并道:檩越他日为普天慈父,此是大觉遗灵,故留与供养。
梵僧说罢离去,自此便如平空消失,再也不能寻见。
当帝登极之日,想起当初梵僧所言,便即拿出其所赠舍利,与昙迁法师各置舍利于掌上而数。则查数多遍,每遍或少或多,始终无法数定。
昙迁法师由是赞叹道:阿弥陀佛,诸佛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能测也。
帝信以为然,遂用七宝瓶贮之。及至海内大定,复又忆起梵僧之言,因此诏将舍利分送各州郡,命各建塔供养,塔下皆图绘智仙神尼之像。
此时神尼早已圆寂,帝时常想念,遂敕令史官王劭为其作传,并发大愿,度僧弘法。此便是智仙神尼传说根末,但因见于正史,又非虚妄。
闪回结束,智仙之事叙罢,归正。
隋仁寿元年十一月,资州山僚起事。帝以卫尉卿卫升为资州刺史,前去镇抚。
字幕:卫升名玄,洛阳鲜卑族人,侍中卫标之子,常以字称之。
卫升奉命到任,单人独骑来到獠人营帐,求见首领,说道:我非信使,便是资州刺史卫升。今奉天子诏命,前来安抚保护你等,休要惊慌恐惧。
獠人闻而大惊,未知其带来多少军马,都不敢动。
于是卫升向獠人陈说利害,獠人首领被其感化,撤兵离去。卫升在资州招抚旬月,前后归附朝廷獠人有十余万人众。
帝闻而大悦,赏赐卫升细绢两千匹,任命为遂州总管。
此时上大将军王世积案发,在受审之时一时失口,曾说从高颎处曾听到宫闱中秘事。
隋帝听后大惊,欲定高颎之罪。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弼、刑部尚薛胄、民部尚斛律孝卿、兵部尚柳述等人,都上证明高颎无罪。
帝由此愈加怀疑,且因高颎是为废太子杨勇姻亲,便命将为高颎上辩冤者都交给执法官员处理。高颎终被连坐免官,仅以公爵身份返第,后遭免职。
画外音:自隋朝建立以来,高颎一直甚得独孤皇后青睐,恩宠倍至。其后失宠于皇后,却只因一句谎话,其实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