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粮在手 (第1/2页)
易中海冷笑着对贾张氏说道“贾张氏,我一个月定量和东旭一样,也就不到30斤,要是每个月给你家50斤,我还得每个月倒赔20斤粮食,你当这粮食是大风刮来的啊?”
贾张氏仍然恬不知耻的说道“一大爷,你工资高啊,去鸽子市买点粮食不就够了嘛,到时候我们全家都记得你的好啊。”
“贾张氏,你知道现在鸽子市粮食什么价格了吗?”易中海不冷不热的说道。
贾张氏还真知道鸽子市的粮食价格,家里的粮食都是贾东旭半夜去买,她负责出钱。
“这粮食价格再高,还能高到哪里去,一大爷你这么高的工资,还能买不起粮食啊?”
易中海也不想和贾张氏再瞎掰呼了“现在鸽子市的粮票一斤都要一块钱了,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你这一张嘴就要五十斤粮食,要全是粗粮也就算了,你还要求一样一半,你怎么那么好意思呢?”
贾张氏从战火年代走出来,知道想吃饱就不能要脸,反正易中海也不可能一点都不管,要不然这一大爷的名声就容易烂大街“要不你看一个月二十斤细粮,三十斤粗粮?”
“每个月我给你家“十斤细粮,二十斤粗粮,就这么多了,你也别说不够吃,满大院你看有几家能有这么多粮食。”易中海也不想再和贾张氏废话了,这丫的就一个滚刀肉。
贾张氏想的却是先把粮食弄到手,等不够吃的时候再去上门要“行,那就谢谢一大爷了,你放心肯定不让你白出粮食,以后肯定让东旭好好孝敬您。”
易中海回到家以后越想越生气,粗粮还好说,二十斤粗粮好搞(现在才59年,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这十斤细粮就要不少钱了,一斤粮票就得一块钱,这还不算白面的钱,一个月给贾家的帮扶加一起得二十多块了,也只能暗自希望这减量的日子快点过去吧。
一大妈也在边上暗自流泪,这徒弟收的,还没有得到过徒弟的孝敬,就得先照顾徒弟全家了,自古也没有这个道理,可惜的是一大爷对养老的事情已经有些魔怔了,根本听不得任何人的劝。
59年10月1日,广场上一片火红,天上飘着各种颜色的气球,随着四九城市长一声“典礼开始”,嘹亮的国歌声传遍了整个四九城。
罗大勇随着大院的人群看了街道上的各种表演和花车,至于最大的广场就不用想了,那地方不是少数民族代表就是各种劳模、标兵、三八红旗手,一般人真去不了。
不过这也给罗大勇开创了一个思路,这年代赞扬华夏,歌唱华夏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就算是起风的时候都是一个护身符。
虽然罗大勇知道自己也算根正苗红,但谁又嫌自己的底牌多呢?
抄个歌曲对自己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唯一的漏洞就是自己这个身体从出生就没有正规接触过音乐知识,突然拿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容易让人乱想啊。
想到这里趁着国庆放假期间罗大勇到店买了不少音乐类的籍,天天在自己家门口摆个凳子看,前院人来人往的,谁路过都能看到他。
没两天就不止四合院里的人,就连街道都知道罗大勇痴迷上音乐了。
就是贾张氏老是阴阳怪气的说他是有几个钱就瞎折腾,有这钱还不如买点好吃的给院子的困难户,至于是哪个困难户,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
一晃到了10月下旬,院子里的困难户因为有了对应的帮扶人员,虽然日子还是苦但最少可以吃个八分饱了。
贾家果然又开始闹幺蛾子了,特别是贾张氏借着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徒弟,天天堵着易中海家门口要吃的。
把一大爷弄的苦不堪言,最后只好拿出老本给贾家又买了十斤细粮才算结束这闹剧,但是易中海心中对罗大勇和贾张氏的恨意也是日渐高涨。
大院里的热闹罗大勇不去想也不去管,自己的买卖可以开张了啊,哪有时间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因为粮荒的原因上面对鸽子市基本处于放养状态,这四九城可是首善之地,要真在城里饿死人那就是大事儿。
只要不是大宗的投机倒把基本上就睁一眼闭一眼了,红袖章也得吃饭不是,这就给了罗大勇用武之地。
这天半夜罗大勇穿戴整齐,10月天还不冷只能自己打扮一下,头上带了个草帽,脸也用黑巾围上,身上穿着三层衣服看起来比平时胖了一圈,就连鞋都特意换了,就怕有人真细查从脚印上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