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年3月。
“吁——”
长长的一声吆喝,牛车慢慢停了下来。
驾车的大爷,看了看还在后面的几个小年轻,面露不快:“动作快一点,赶紧过来,把行李都拿走。”
“大爷,这里是哪啊,没看到村子啊。”一个二十来岁灰头土脸的小伙赶忙上前问道。
“这里是红星农场了,你们这些下乡的知青都在这边。”大爷说着,前边一指:“看到那没,就是那几个棚子的地方,那里都是之前下乡的,有什么问题,你们去问他们吧,赶紧都把你们的行李拿走,我还得回去赚工分咧。”
……
来到红星农场已经两天了,南方还没开始干活,但已经感知到下乡生活的艰辛。
真的是太苦了。
原本,知青们下乡,都是住在红星大队的,红星大队那有间老房,刚好给知青使用,后来知青多了,有一些知青就被安排到了村民家里。
然而,因为村民处处刁难知青,所以在知青们的强烈要求下,划了一个地方,由知青们自行发展。
这个地方就是红星农场。
虽然名字起得大,可实际上,除了一大片荒地,这里什么也没有。就连荒地,也是盐碱地,种不出什么东西,才会被村民闲置至今。
南方他们到的时候,老知青在这边生活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里,老知青们搭了几个棚子住人。
红星农场的春天,虽然不冷,但到了晚上,温度还是很低的,好在这些老知青们在村里住了几年,家当也都比较齐全,被子多裹裹,也就过去了。
再之后,就是夏天了,会好很多。
但这也不是事,最近老知青们在每天赚工分之余,还会去远处的山头采石,他们需要盖起房子,为应对冬天做准备。
加上南方他们四个新知青,红星农场一共有三十个知青,十六个男知青,十四个女知青。
这两天,南方什么都没有做,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南方在抵达红星农场的第一天就发起了高烧,意识一直模模糊糊的,直到今天才稍微好了些。
关于农场的事情,还是同住一个棚子的杨知青告诉她的。
杨知青全名杨彩珠,是五年的老知青了,那天在大家发现南方发烧得神志不清后,杨知青自告奋勇地说要照顾南方,并把南方带到了自己的棚子,还给南方吃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西药。
当然了,这些也是杨知青自己告诉南方的,虽然话没有这么直白,可南方是听明白了的。
南方是承情的,杨知青和她非亲非故的,愿意这么帮她,南方是万分感激的。
南方家里条件不错,爸妈是双职工,上头还有一个大两岁的哥哥——南天,南天去年高中毕业,一直没找到工作,原本这次要下乡的是南天。
然而,南天在出发前的一个星期摔断了腿,没办法行走,于是南方自告奋勇地顶替了哥哥的名额,代替哥哥来下乡了。
南方作为家里的小女儿,从小受家里人宠爱,虽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可许多重活家里人都不让南方做。
在得知南方顶替了南天的名额时,南家父母和南天真的是要急疯了,想要去知青办把名额换回去,可惜南方当时用的理由就是哥哥摔断了腿,不适合下乡。
知青办的人自然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派一个走路都不好使的人下乡,万一真出了什么问题,谁来担责?所以最后南方如愿地代替哥哥下了乡。
说实话,南方对下乡这件事是有些害怕的,她知道乡下的日子不好过,也看到过认识的回城探亲的知青,那状态,真的是和下乡前天差地别。
南方小学、初中上学的时候,一直都不怎么认真,反正都是要下乡的,读得再好,就能怎么样呢?可初中毕业那年,南方班里有个同学吹嘘说,自己家里有人在市食品厂当上了小领导,还透露了市食品厂计划扩大生产线,造新厂房。
南方把这事听进了心里,回去后就让爸爸妈妈帮忙打听,果然,真的有这个计划,只是没那么快,估计要三年后。
那刚好是南方高中毕业的时间!
所以南方为了以后能不下乡,从那以后,一直很努力地读,就希望有机会能考进市食品厂,拿到工人名额。
可现在说这些都没意思了,既然已经到了红星农场,日子再难也得过下去,有个有经验的老知青带着,也不错。
南方这边正想着呢,就听到杨知青小声对她说:“南方,我这里得先和你道个歉,对不起啊,前天为了让你赶紧退烧,就解开了你的衣领扣子给你简单降降温,不小心看到你脖子上挂的玉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