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上打电话叫119
过了饭点,已经喧嚣忙碌了一上午的急诊室渐渐安静,分诊台上方大屏幕已经关闭,分诊台的护士们拿着水杯和饭盒围在一起说笑,嬉笑声充斥这略显空荡的急诊室。
“铃铃”
分诊台桌面上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一刻的休闲。
五分钟后,一辆救护车停在急诊室门口,救护人员推着平板车下来,上面躺着一个面色惨白,身材精瘦的男子,一根钢管插在他的身体里,血不停地往外流。
分诊台护士跑上来,引导他们进入抢救室。
抢救室里十二张病床一字排开,每张病床前的床头柜都有一个监护仪,其中五台正在工作,屏幕上的数据显示病人此时平稳的生命体征。
两个护士正在认真记录这些数据,见来了新病人,都把记录本往白大褂口袋一塞,快步走向患者。与病床正对着的坐诊台后,一长一少两个穿白大褂的女医生也迅速围了上去。
“钢筋贯穿伤,瞳孔反射一大一小,脉搏呼吸弱,失血性休克。”
送病人的医护人员快速地将伤情汇报给她们,以便医生做最快,最有效的急救措施。
“告病危,签输血同意,通知外科,骨科,让手术室准备。”
年长女医生边仔细检查患者伤情,边有条不紊地指挥护士做基础急救措施,并吩咐边上正在上监护的护士。
“床前B超推过来。”
年轻女医生站在病床前想要动手协助,看到伤口沿着钢管不断涌出的鲜血,地上很快积攒一小滩血水。她略施粉黛,衬得妩媚娇艳的面容霎时一白,不由自主地退了两步。
这一举动引起年长的女医生极为不悦,眉宇间隐隐蕴藏怒意,冷声对护士道:“去把辛玥叫回来,通知高主任下手术尽快过来。”
护士点头,拿出手机拨打电话把人叫来。
只等了不到一分钟,抢救室再次打开,辛玥脚步生风地小跑进来,肤白胜雪,微微抿嘴。双手将一头中长发绑紧,额前发丝因动作粗暴,轻飘飘地散落眼前,她顺手将发丝撩至耳后,并戴上口罩,只露出一双远山柳眉,修长入鬓,因被紧急召唤而微微轻皱,一双桃花眼中乌黑明眸宛如两颗黑得发亮的宝石。
只是这样一张清丽明艳的脸,始终紧绷,严肃,顾盼流转的眸光都带着淡淡的警觉。
“贯穿伤,活动性出血?”
辛玥一来到年长女医生身旁,眉宇间的不悦即可消散,连声音都变得亲切些许。
“是,但现在插着钢管没法进CT室,查不出具体伤情,你怎么看?”
辛玥戴上手套伸手在病患的肚子上仔细摸索,眼睛盯着B超上的影像。
从影像上可以看到病人的内脏已经伤了,腹内出血量逐渐加大,可是仅仅靠B超无法查出到底伤了哪里的内脏,插在体内的钢管又有多长。在这些情况都没有办法确认,病人很有可能没上手术台就没命。
大家都忙着抢救病人时,抢救室第三次打开,医护人员推着一个坐着轮椅,大腿还在流血,平头戴大金链的男人进来,他一进来就不管不顾地扑到病床前,嘴里大喊着:“刀子,你撑住,你不能死,你听到没有…”
护士急忙将他拉开,“不要妨碍医生救人。”
但大金链不肯听劝,使劲挣脱护士的搀扶,一下子跪在地上,依旧大喊大叫,整个抢救室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纷纷向他投去抱怨的眼神。
辛玥眉头皱得更深,朝大金链冷叱,“不想他死,就别碰他,闭上你的嘴,否则钢管再深入,谁都救不了他!”
大金链瞬间安静,任由护士把他扶上轮椅,将他推到另一边快速,熟练地包扎完毕,然后要将他推出抢救室。
“护士,求求让我在这里看着,我保证绝对不再打扰你们抢救,我求求你,求求你了。”
他脸上的汗水与泪水混在一起,让满脸横肉的他看上去很是怪异,眼眸中深深的担忧宣示他此刻的焦虑,却再也敢不大声说话,连呼吸都自觉地放轻。
护士坚决不同意,年长的医生却开口答应,护士犹豫了一下,将轮椅推到不妨碍大家工作的角落,又快速回到自己的岗位。
辛玥放下B超仪,略带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叫119把外露钢管锯断,再立即送CT。”
“你疯了吗?你没看到病人的内脏不停出血,稍微不慎就会让病人死亡。”刚刚退缩的妩媚医生立刻反对。
听到死亡二字,躺在病床上的其他病人都不可察地跳动了一下眉头,尤其是坐在角落安静又焦急等待的大金链全然忘记自己有伤在身,猛地又站了起来,疼痛又迫使他重新跌回轮椅。大嘴一张,就要说话,可一看到护士医生团团围在病床,气氛非常凝重,最后把话忍了回去,悄悄把轮椅往前挪了几步。
“周医生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年长的女医生才消的怒意又起,一双丹凤眼瞪得老圆,神色已经很难看。
周医生噤若寒蝉,微微撇嘴,很是委屈。
事实上周医生的反对并无道理,锯管时会有振动,即便再轻微,这种振动也可能会造成脏器损伤加大,尤其是一些实质性脏器,比如说肝脏,脾脏,一振动这种影响无法估计。更重要的是在振动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生命体征波动,就必须立时采取手术。
“只能冒险,说不定能保命。”
辛玥不改决定,眼神更是坚定。
“马上打电话叫119!”
威仪凛冽,声音浑厚的高主任终于到来,整个抢救室因他的到来而瞬间有了主心骨。凝固的空气也因此而被打破。
当保守意味着死亡,而冒险一搏意味着可能生的时候。高主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病人一搏。
很快,消防员带着专业工具来到抢救室,双方严谨细致地讨论了多套锯管方式,最终采取了损伤可能最小,病人暂时能承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