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的王奎,精气神越发的外溢,眼睛清亮有神,皮肤白里泛红,活脱脱一个儒雅风流公子哥儿。
红儿已经十三岁了,看着少爷的样子心里莫名其妙的一阵甜蜜,但是谁也不知道。
红儿家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八年前一个人贩子被团丁扭送到县衙伏法后就剩下这个孤零零的孩子,王伯贤见这孩子清秀可爱就把她带回家交给黎氏抚养。
黎氏把这小姑娘梳洗出来一看,呵好一个美人坯子,哪里把她当下人,直接当成自己的女儿养了,黎氏由于身体原因就只生养了王奎一个独生儿子就没有再生。
那一年红儿才五岁,问她家在什么地方红儿只记得爹娘和家里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家在什么地方,因为她从小都没出过门就知道自己姓黄,过端午的时候丫鬟和仆人带她出来看龙舟,人山人海的和丫鬟走丢了,后来一个叔叔带着她到了这里。
王伯贤和黎氏感叹这孩子的命运多舛,估计红儿家必是非富即贵的大家人户,因为王伯贤看红儿穿着的衣服虽脏烂但是都是非常好的材料,一般人家可使用不了。
后来几年王伯贤一直打听谁家有女孩儿丢失,但是都没有回音,红儿也逐渐在王家生活下来了。一晃就是八年,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王奎来到私塾,把昨晚写下的两篇时交给了夫子,然后端端正正的坐在他的位置上,全班二十多个孩子最大的已经十三岁了,小的七岁。
但是能在夫子讲了一次就能把时写出来的几乎只有王奎一人,其他孩子说夫子限定三天后才交,所以都还没有写。
夫子坐在讲台旁没有讲课,只让孩子们自己读古。他则把王奎的两篇章拿出来细细的看着,不时用手敲击桌面。虽然有的格式不符,但是章内容却成熟老练,丝丝入扣,逻辑思维周密,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童子所作!看完两篇章后,尤夫子不动声色的宣布上课。
今天主要讲的是古,包括先秦和韩柳章,对韩愈的《祭十二郎》进行了深度剖析。该不拘格式,写的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世传颂。章不单在形式上采用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激荡,通篇回忆于十二郎共同生活的情景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早逝给作者带来的莫大哀痛。这种祭体的创新及改变,适应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需要,也使该形成了“以情胜"特别是“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的那一段,多用排比,情绪激动,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讲课结束后夫子要求学生下午申时散学都必须背完《祭十二郎》,否则戒尺可不饶人,二十多个学生噤若寒蝉。尤夫子让小童把王奎叫到房,拿出他的两篇时,微笑的看着他说到章中有不通义的,有忌讳的,格式不合的我都给你改正标注了,你今晚上拿回家仔细看看然后再写一篇,明天交来我看。今天下午你在未时末到我这里背《祭十二郎》如果没记住惩罚和他们一样,二十戒尺。
王奎俯身应是,告别先生回到教室。拿起章开始背读起来,读着读着,王奎的眼泪开始控制不住流出来了。“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既又与汝就食江南,伶仃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王奎一下就想起自己前世这和韩相公如此的相似,所以一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盈满眼眶。同桌何青松也是同村一家中等人户的孩子,年龄比王奎大一岁。他奇怪的瞪着王奎就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居然背背哭了!他这一嚷嚷,全班都围过来了,主要是尤夫子不在,教室里就这群半大孩子。
王奎赶紧收回思绪,不好意思的低头伏在桌上。这时背后大声传来一句话“王大少爷背不出,急得哭啊!”跟着他的一群学生哈哈大笑,顿时整个学堂里乱哄哄一遍。跟着尤夫子的小童来到门边,大声招呼在闹的学生,说先生等会回来收拾你们,让先生等会给背不出的学生打三十戒尺,学堂才逐渐安静下来。
刚才说话的是嗣堂村徐地主家的三儿子,这家伙长得五大三粗,胖的像一个猪一样,在学堂里哪里闹热哪里就有他,成绩也是最差的。尤夫子碍于徐地主的面子没让他退学,但是他的束修是这些学生的三倍。
王奎没有也没说什么出门找到童子说太吵了,我到院子里去背是否可以?童子知道尤夫子很是看中这个学生,就点头同意了。
王奎拿着来到院子把《祭十二郎》通读了一遍,逐段理解意思,心里越发悲切。这章哪里是在写别人,这是在写自己啊!两炷香的时间王奎已经能背了,再背了一会已经非常熟练了。王奎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想着前世读没有接触到这样的章,没有这样的感慨。
那时候就知道读,然后工作,挣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这就是读的动力,现在不一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吾至今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想了前世的悲哀,再世为人如此年少,生在万历元年,再等几年张居正改革就要开始了,到那时我也许已经能进入朝堂边沿,逐渐进入政治中心,改变皇帝,改变时代方不辜负这大好身体。
不能苟且过每一天,每一天都要珍惜,天予给之,吾不能不珍惜!白发苍苍之时也许能功成名就。未时初王奎回到教室,尤夫子还没来,王奎再看了一会儿巩固了几遍佶屈聱口的地方,就到夫子的房找夫子背去了。
站在房门口就听到里面的说话声音,说的什么听不清楚。这夫子正在接待客人啊,正想转身回去,里面传来尤夫子的声音让进去。
王奎推开门站在门口躬身行礼,尤夫子看到王奎问何事?王奎本想来背,但是见夫子有客人不好打搅。
这时,那客人仔细端详着王奎,发出一声感叹这孩子颇有龙凤之姿啊,天庭饱满,眉若利剑,眼睛漆黑深若幽潭,神光内敛;鼻若悬胆,脸庞虽然清瘦但是却更加轮廓分明;一袭得体的青衫穿在身上,显得清秀隽逸这样的人绝非池中之物啊!“尤夫子这学生是谁家孩子啊?”
尤夫子想你这堂堂翰林院修撰,船山院山长怎么会对一个乡下孩子感兴趣?
于是介绍到这是学生王奎,系里正王伯贤家大少爷。王奎却也看到这中年人,三绺胡须,眼神犀利,自有一股威仪的气势。
这正是上位人独有的一股气质!王奎赶忙躬身作揖问好,态度诚恳谦卑。中年人抚须微微颔首,表示答应!王奎正想告辞回去,没想到尤夫子就问了他有何事?
王奎只好硬着头皮说到先生这里背,尤夫子感到惊讶说你背何?王奎“午时先生布置背《祭十二郎》的事情。”
尤夫子扶额差点忘记了这事了,突然意识现在才未时初你就能背了?听到师徒对话中年人饶有兴趣的喝茶看着他俩。王奎说已经能背请夫子考教!
于是,王奎轻声开始背:“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王奎声音略显得低沉,但极具感情的背诵,特别是到了“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王奎声音抑扬顿挫,感情投其中不可自抑,一气呵成背诵下来。到最后“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