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到第三遍的时候,九个闪光点绕成一圈,吱地一声,盒子弹了开来,四面的流云锁都断为两截。

韶仪才发现这流云锁连着的铜盒才是这个庋的本体,只是里外都包了木头,可能是为了防止铜锈和外面的碰撞。

韶仪拿起掉在一边的盖子,三面的缺口处都有三个可以拨动的齿轮,连着箱底的一个机关。

顾秉三从木箱格子里拿出一叠黑色布料,看起来很轻,托在手上,阿九和他两人理开来,看到是一件暗黑无光的黑色僧袍,这应该就是这位著名黑衣宰相的日常衣物了。

箱子里还有一个米白色的圆形物体,顾秉三小心翼翼将它捧出来,放到边上的茶几上,这东西上下两截,像两只碗过来盖在一起。

顾秉三叹道:“这大国师的一衣一钵,为何没有传给徒弟,倒是放到他墓塔里了,还费了这么大功夫。”

韶仪搜查一遍箱底,发现再无他物,只见箱底的青铜上有复杂的螺旋纹路,他又让顾秉三把那只钵捧起来,果然和钵底的纹路吻合。

两人疑惑地对望一眼,他们知道钵本是佛教的一种法器,和尚做法事时用来发出声音,直至现代还可以作为声音疗法的手段,平常又作为僧人化斋之用。

这种纹路是绝佳的传音设计,这钵里不知道存了什么东西。

韶仪让顾秉三把钵放好,又试着敲击一下铜鼓,石钵里果然发出一闪一闪的光,韶仪敲了三遍,钵里有三排圆点亮了起来,一共九个闪光点。

顾秉三把眼睛凑近石钵,朝里面看去,用发抖的颤音说道:“是眼睛!”

韶仪吓了一跳,赶忙扔下刀叉。又忍不住好奇心,也贴到石钵上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九个眼睛在钵里,还在不停转动,一会变成三排,一会又首尾连成一圈,像是蝌蚪一样的活物。

韶仪赶忙遮住眼,连声说道:“不能看!”

就把九色洞里,李教授三人眼睛暴盲的事情告诉他们。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说道:“这是九盏灯!宜宾悬棺处有一个地方,挂了九盏长明灯,姚广孝剿灭僰人,可能是从里面拿到了这个东西。”

顾秉三摸着手里的黑色袈裟说了一声:“不好。”就让大家立即收拾行李,衣钵还是照旧放回盒子里。

几个人连电梯都不敢走,气喘吁吁地跑了五层楼才到楼下,也不理酒店门口服务生拦招的出租车,拉着两人跑到偏僻的路口,才拦了辆路过的士,坐定后对司机说道:“去长途汽车站。”

阿九坐在前排,用眼睛询问着他。

顾秉三小声说道:“我刚才看到那件黑色衣服,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当年族中离家的汪姓人,后来有一位走投无路,或者厌倦外界,又回到族人中,他说姚广孝曾建立了一个组织,叫做“缁衣会”,顾名思义,缁衣会里全是穿黑衣的人,这个组织得到皇帝首肯,专事调查搜寻各种神秘人事,甚至提供海外情报。

因为姚广孝的地位,这个组织行动,常有内阁大学士配合参与,所以私底下又被称作阁老会。关于这个组织本无任何历史记载,又没有事件牵连,所以向来不为人知。

到了明末清初,缁衣会当然也随之瓦解,不过据说郑成功就是末代缁衣会的一员。

从明末清初诞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袍哥组织,就拜他为宗,袍哥自称是郑成功令属下陈永华潜入川地创办的组织。

袍哥组织的多数都是中下层百姓,缁衣会这样的名字当然不容易流传,于是就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俗语来号召汉人反清复明。

而两湖一带,与袍哥组织同根同源的“哥老会”就更直接了,直接改一个字,就从大学士变为哥们情谊的民间组织。

韶仪伸着舌头说道:“鹿鼎记这一段我知道,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你是说那些黑衣人也是这种神秘组织的人吗?那是天地会啊!”

顾秉三笑着说道:“经过这么多变故,什么团体都不可能存下来,只不过,万一有当年知情者的后人,得到当年缁衣会存留的情报和组织方法,他们就得到大量可靠的古史资料,靠这些机密来积聚财富和势力,再以其他的明目出现,那个老年人说不定就是这个组织里的,我们碰到他们手里就凶多吉少了。”

韶仪想起叶浪那天和茶馆的老人“盘海底”,据他说这些密语的依据就是郑成功遗留在海底的一本联络资料,所以叫“盘海底”,急切间就想打电话问问叶浪在成都怎么样了,又不敢开自己的手机,终于等到车站下车。

和全国所有的车站一样,售票处外面充斥着又快又响的叫卖声,音箱最响的当然是天津麻花和狗不理包子店,照例也有几个品牌可疑的手机店。

韶仪进去买了个砖头一样的老年机,又买了张手机卡。他把旧的手机卡拆下收起来,然后翻电话本打叶浪的电话,关机。然后打张璟的电话,无人接听。

韶仪没办法,就硬着头皮拨李教授的电话,刚拨通,就摁掉了,他再打一次,又被摁掉,再打过去显示对方电话已关机。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
不一样的九叔

不一样的九叔

我叫林凤
有谁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鬼片?还有谁记得九叔这个名字?别人穿越成为他徒弟、师侄,而我穿越成了他自己。看九叔如何在都市捉鬼,在各种鬼片世界纵横捭阖。
科幻 连载 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