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随笔——天上月》
晚上六点多吃过晚饭,来到院子里,就被挂在天空西南方的月亮所吸引。今天晚上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原因可能就在于以往的天气都是星藏月隐,云遮府洞吧。今天的夜晚显得特别的干净,月朗星稀,没有一片云来遮住星辰的光。
好久没有见过如此干净的夜空了,这种爽朗的夜空,让人觉得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我喜欢这种天空,无杂无尘,干净的彻底,只有星星、月亮待在上面。他们就像宝石一样,在漆黑的夜里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的仰慕与追求。
时值月初,天空中的新月,形似镰刀,弯弯的静躺在天上。牙儿虽小但也算的明亮,虽比不得十六十五的那样,但他有他的韵味在里面,这确实是不容言表的。有些事物并不见得十全十美就是好的,有些也正是因为他的缺失才变得魅力无穷的,这也是个人所好吧。世上本无好坏,只是爱的人和不爱的人意见分歧所致罢了。
天上的月儿并不是孤独的,还有他的舞伴星星,静静地随着他围绕在他周围,一闪一闪的好似上演着的歌舞剧。两者的结合,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想想缺谁都是显得那么单调,与平庸。你认为呢?
记得小时候追月亮的经历,那时的我只有七八岁的年纪,哪里会懂得其中的道理。只是傻乎乎的追着跑着,怎么追也追不到,直到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的直不起腰来。看着似乎依旧还在原地不动的月亮,悻悻的摇摇头,丢下一句——算你厉害。
现在是越大越回味当时的天真无忧,重忆旧事,仿佛隔日。十几年的岁月已渐虚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蜕变,唯一让我们觉得不变得就是那挂在天空中的月亮。几十年如一日,依旧让人觉的那么的亲切,依旧让人觉的那么的美丽,原因是什么那……?也许原因就在于他的始终如一吧。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变,我们身边的每个事物也都在变,我觉得唯一看不出变化的就是那高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他就如一个哨兵,每天的驻守着自己的岗位。如果没有云彩的遮挡,我们每一天都会看到他皎洁的月光。
圆圆的月高挂天空,就如一块散发着银光的玉盘在夜空中闪耀着,周围的星星在他的光耀下,都显得黯淡无光,对于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着独有的魅力。在他身上也有故事出现,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嫦娥奔月”,写的就是有关月亮的故事。
夜晚我们抬头观望月亮,会发现月亮上的阴影区域,从科普上得知那是月球上面的环形山,和低洼处。以前我却不知道,那上面的阴影处是什么,一直觉得那是嫦娥在月亮上面的宫殿“广寒宫”。
对于月亮的热爱,古人也都经常用诗词来表达对其的感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以月亮,来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同在一个月亮之下,却见不到熟悉的人与物。
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大气与蓬勃,豪迈与奔放。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写的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尤其是最后的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词中的点睛之笔。
现如今人们对于月亮的感情寄托也不在少数,许多的歌曲词中,也少不了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比较直白的说出:“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对喜欢人的真心,像月亮一样纯洁而无瑕。
如《城里的月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守护它身旁。用月亮当成自己梦想的曙光,当成自己的指路明灯,指引者前进的方向。
月亮可真是好啊!有了月亮,我们的传统节日里就有了“中秋节”。中秋圆月,吃月饼寓意团圆,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
现在的中秋节,我是感觉不出有什么不同的,不同之处就是各处代销店,与各处的超市门口都摆满了酒、奶、八宝粥、等各色送礼的东西。月饼礼盒是少不了的,大大的红色礼盒,显得喜庆。
中秋节吃月饼,是要吃的,一年一个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吃上一点。
对于月饼的馅料,说说我小时候,那时月饼的馅料大致就分为两种,一种是五仁馅的,一种是枣泥馅的。我不喜欢吃五仁馅的,我喜欢吃的是枣泥馅的月饼。因为五仁馅的月饼吃起来忒甜,腻的很。枣泥馅的月饼吃起来也很甜,不过也没有五仁馅的甜。
那时过节送月饼一般都是送上两包,外加一些水果之类的东西吧。一包月饼有四个,大约一斤多重。馅料一般也就是我说的两种口味,一种是五仁的,一种是枣泥的。不过大多时候送的都是五仁馅的居多,枣泥馅的却很少。
所以,一到中秋节家里来人送月饼人走了之后,我都会去拆开月饼盒,看看里面是什么馅的,如果是五仁的,我就会放下。如果是枣泥的,就如同发现了宝藏一样据为己有。
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口味也有
原来的两种,演变出来了多中口味。有豆沙馅的、椰蓉馅的、莲蓉馅的、蛋黄馅的、鲍鱼馅的、燕窝馅的、肉馅的、虾馅的,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口味,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多种的口味满足了,多种人的吃法。有爱吃咸的,就吃咸的,有爱吃甜的,就吃甜的,有爱吃肉的,就吃肉的,有爱吃鲍鱼的,就吃鲍鱼的。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虽说月饼的馅料口味增多了,但我还是爱吃枣泥馅的月饼。
2015-12-20〈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