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草屋新居 (第1/2页)
贺云儿姐弟仨回到村中,里正夫妇俩都不在家中。
看时候也不早了,贺云儿就想着做午饭,等会那些帮忙的叔伯大哥们也要收工吃饭的。
照旧还是馒头和稀饭,让帮工的人都吃得满足,也很感激。有些人甚至还把自己的那份馒头藏起来一个,好带回家给老人或者儿女吃的。都是穷闹的,做着苦累的活,惦记着家里的老小,就抠自己的口粮。
贺云儿也是个穷怕的,见着了也不觉得奇怪,只是当没看到,免得那些大男人脸上挂不住了。毕竟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
就村尾那一见茅草屋,要修整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就今天,他们就把草屋给修理好,再挑个吉利日子,也算是新屋入火了。
里正和村里的一个算命老先生嘀咕了半天,最后选定了十天后的一个好日子。
原先贺云儿是想早早搬过去,不想过多麻烦里正夫妻的,只是被里正奶奶孙氏一句话劝住了:“当初你爹娘搬新屋时,老五叔,也就是和你里正爷爷一起选日子的算命老爷爷,他说,那天不是大好的日子,叫你爹娘再晚两天搬。你爹娘不听,现在……”当初要是信了老先生的话,今日……今日就不会留下小孩儿三个!
“当年算命老爷爷说什么了?”贺云儿急声追问。若是她独身一人,大可不必太过在意这些,可是她还有弟弟妹妹。是她和爹娘的命根子,可不能大意了去。
于是后来,就算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屋子,她也按着住新屋的惯例走,可得为弟弟妹妹着想不是?
村子里的人听说里正还倒贴了钱请算命老先生选日子,都称里正人正心善,连外面的小辈都顾上了,比人家的亲爷奶做得还要好。
这话明面上听来,是赞赏里正夫妻俩做好人行善事了,可暗地里却是笑话里正他们花冤枉钱,帮别人家养孙子孙女。
贺云儿听了一耳朵,想去理论,却又没有真凭实据的,人看到她就走了,哪里等她上来对峙的?
最后还是孙氏宽慰贺云儿:“你跟那些人较真做什么?统统都是喜欢看人家遭殃,他们好看戏的。”在人家遭殃的时候假声假气地安慰几句,转头就跟别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孙氏活了大半辈子,一早就看清了世态炎凉,“最要紧的,还是自己问心无愧,好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让那些人得红眼病一辈子!”
贺云儿被孙氏的话给逗乐了,噗嗤地笑出声来。正要说话,却看到前方,也就是孙氏的后面,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坐在轮椅上,冷着一张俊脸看着自己。
贺云儿来不及脸红,只见那个少年已经扭过了头,一个身着青衣的小厮立即上前推着轮椅,咕噜咕噜地离开了。
孙氏听见声音了,也往后一瞧,“他们是谁?哪里出现的?”
贺云儿也是摇头,好像那少年就是从路的拐弯处出来的吧,只是先前没听见一点声音,倒显得有些诡异。不过她也没多想,左右人家是大户人家的公子,与自己没有往来关系,何必费心?不如想想怎么挖草药卖钱的好。
此时的贺云儿却是不知,这少年郎却是与她今生纠缠不休的人。所以说,天意难料,缘起缘灭真难明。
十天后,贺云儿的茅草屋入火。那天,贺云儿早早地起来了,跟着孙氏装东西、搬家什。都是些篮子、锅盆,并四五副碗筷。桌子、长凳都是里正寻了亲近的人帮忙搬过去的。
至于亲爷奶、亲伯伯一大家子,照旧是不见人影。
“哈,这贺大牛,真是让人佩服。还真的当作不知道啊!”一个大爷悄悄地跟里正唠叨。
里正没有回答,倒是一边稍显年轻的伯伯接话了,“那就是一窝子心硬的。我看啊,以后有他们后悔的。”他总觉得贺云儿姐弟仨不简单。
“那也是以后的事,人家能顾好当下,就阿弥陀佛了。哪里管他们的死活?”里正最后冷哼道,“算了,不管那些人了。帮那几个小的搬好桌凳等物就好。以后的日子,就瞧他们自己了。”
因为有里正在,村子也只是有四户人家带着东西上门道贺的。贺云儿看在眼里,却是没有记恨。人家帮她是人情,不帮也是情理之中。谁家不是过得紧绷绷的,就怕贺云儿以后上自己家打秋风?
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孙氏悄悄地嘱咐贺云儿,叫她拿着一些瓜菜和一个鸡蛋,送到周围的几户人家里,算是认识新邻居,混个熟面,往后有事也能开口。
至于那高门大宅院,孙氏也陪着贺云儿把同样的礼送到那门房大爷手上了。
“顾大爷,这是我村里的一个姑娘,带着弟弟妹妹在这边落户,舔着面子让孩子跟大爷混个眼熟。”
顾大爷头发花白,比孙氏可大了好十几岁,听她这么一说,倒是抬眼看了一眼落落大方的贺云儿,点了点头,也不知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回去的路上,孙氏给贺云儿解释:“云儿啊,你也别怪奶奶跟外人漏了你家底细。他是个正派的人,又身靠贵人,瞧不上乡下的铜板和人的。不用担心。”
贺云儿笑着说:“奶奶放心,我明白您的苦心。都是为了我们好。”如果真的是不好,也是她姐弟仨运道太差。
跨过几条田埂,就到了贺云儿的新家。里面人不是太多,却也是热闹。
因为贺云儿余钱不多,还借了里正不少银子,所以入火席面很简单。几笼馒头,一锅米粥,又借了孙氏好十个鸡蛋,打了一大锅的鸡蛋野菜汤,勉强也算是把这新居入火的席面给糊弄过去了,不算太难看。
开饭前,里正当着几个叔伯的面,把这茅草屋的房契、地契都给了贺云儿,“这是屋子的两契,都记在贺敏名下,暂让你保管着。以后这里,谁都不抢走你们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