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无影台(二) (第1/2页)
应苏颂的要求,钟粟利用下午的时间,将《三字经》全默写了一遍。
“钟先生这《三字经》果然是一篇开蒙典范啊,这份大礼老夫收下了。老夫到扬州后,必当让它刊行于世。”
“能入苏相的法眼,小子真是惶恐万分。”
苏颂摆了摆手,看完一遍,又回头细细品味了一番。
钟粟可不担心苏颂会对他侵权,他了解苏颂的人品,再说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能借助苏颂广为传扬可是大大的好事。
这一天,钟粟一直陪着苏颂谈天说地。
对于苏颂的了解,钟粟仅限于后世一些本的介绍,只能算是只言片语。
但坐在一起面对面聊天,这种完全是不一样的,老头非常和蔼,根本看不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范儿。
不过钟粟觉得,这种人肯定不是一个面貌,如果面临军国大事,肯定是另一个样子。
小芳子他们在进行制茶的各项准备工作,到了第二天,两拨人就会朝不同的地方出发。
小雷子毕竟是个小孩子,喜欢凑热闹,他其实很想跟着钟粟一起去。
但毕竟不是去玩,钟粟最后决定让他留在的寺中,和几个小沙弥玩耍。
出发时,钟粟发现,苏颂虽然已经卸去了宰相职位,但配置依然高大上,一辆两匹马拉的豪车,四名随行人员也是每人骑一匹高头大马。
钟粟本来就不会骑马,苏颂也热情要求,他便蹭上了苏颂的马车,这样还可以继续聊天。
这种类型的马车空间还不错,额定乘员三到四人,钟粟坐进去,里面剩余空间还不少。
苏颂虽然不是个生活奢靡的人,但里面照样配置了烹茶用具,两人还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赶路。
厚实的坐垫部分抵消了路面的颠簸,虽然跟后世的小轿车没法比,但在大宋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比起钟粟的驴车要好了不少。
其实按照路程,钟粟他们的路程要长不少,但毕竟装备精良,反倒没有慢多少。
中午时分,钟粟几个人已经抵达“无影台”,几个人准备先找一处阴凉的地方,歇一会儿,吃点东西。
“无影台”钟粟在后世没有去过,只是从图片上知道大概的形貌,至于作用功能,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它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一根石柱,也就是“表”,下面还有一道石台,也就是“圭”。
“钟先生,你可知此物名叫‘无影台’为何意?”苏颂笑眯眯地说道,钟粟知道这老家伙还带点考自己的意思。
“名曰‘无影台’,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越近夏至,影长越短,夏至时无影,此后影子从无到有,渐次加长,冬至当日达到最长。
各个节气自然对应不同影长。所谓‘立竿见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钟先生果然是学问渊博,未见此物已是了然于胸啊。”
“此物制作,历尽岁月,需不辞辛劳,日复一日测出日影,绝不间断,才能窥得天道运行,实乃前人大智慧,小子也就只知一二。”
钟粟侃侃而谈,苏颂听得连连点头,是否是纸上谈兵,苏颂已经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