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讲学 (第1/2页)
从星期日到星期二,陈慕武了三天时间,总算是肝完了《射雕》的
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稿子,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要把这本小说投到哪里?
如果是一篇物理学论,陈慕武还能对现在的物理学期刊杂志如数家珍。
但这是一篇武侠小说,他有限的知识储备就有些匮乏了。
像《江湖奇侠传》一样,投到仩海世界局的《红杂志》上?
姑且不考虑稿件通过邮政,从邶京寄到仩海有路上丢失之虞。
只是这邮路上就要费三四天的时间,再加上编辑审稿,排版刊行,估计要等到一个多月之后,他才能拿到这
《小说月报》也是同理,不但编辑部同样远在仩海的商务印馆,而且自从两三年前换了编辑,这本杂志也从单纯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刊物,变成了新化新学的一块阵地,《射雕英雄传》这种通俗小说,不一定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这很不符合陈慕武想要赚快钱的需求,一个多月,自己早就已经回到仩海了,直接从家里拿钱岂不是更快?
如果像《奇侠精忠传》那样,不在报纸杂志上连载,直接找到局出版发行呢?
也不太行得通,因为局从校对排版到刊行,同样也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陈慕武现在的存稿数量只有区区不到三万字,远不符合出一本的字数要求。
那么就只剩下在邶京本地的报纸上连载这一条路了。
只是陈慕武在仩海的家里就不怎么看报纸,来到邶京之后,也就只在蔡元培辞职那天,从路边的报童手里买过一张《晨报》。
他根本就不知道邶京哪家报纸的发行量最大,给的稿费多。
所以这天陈慕武耍了个心眼儿,特意向马家借来最近几天的报纸,说是要看看新闻。
马裕藻的夫人陈德馨拿出来一沓报纸,他回屋翻了翻,里面清一色的同样全都是《晨报》。
看到这个名字,陈慕武就像被凉水浇头一般,猛然间被点醒。
《晨报》这个报纸或许还没那么有名,但它的副刊《晨报副刊》的名号,却是如雷贯耳。
从小学到高中的语课本上,无数篇经典的课都是出自这份报纸的副刊,什么《繁星·春水》啦,什么《寄小读者》啦,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阿q正传》。
陈慕武不指望自己能够追得上鲁迅先生的学造诣,可和自己同龄的谢婉莹,从几年前就开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些模仿泰戈尔的哲理小句子来赚稿费。
她可以,自己难道就不可以吗?
或许《晨报副刊》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陈慕武拿着稿件,直奔菜市口丞相胡同的《晨报》编辑部。
接待陈慕武的,正是《晨报副刊》的主编,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日记和信中的“民囯副刊大王”孙伏园。
他的办公室门楣上挂着“《晨报副镌》编辑部”的牌子,没错,“副刊”只不过是人们的俗称,而“副镌”才是这份报纸真正的名字。
偌大的办公室中只有一张办公桌,这份副刊从选稿到审核,全都由孙伏园一人操刀。
他接过陈慕武递上的手稿,仔细阅读起上面的字。
眼瞧他的两条眉毛渐渐往中间靠拢,陈慕武心中小声泛着嘀咕,难道是因为自己一时偷懒,写的简体字太多,让这位编辑大人看不懂了?
其实他的担心完全多余,简体字大部分都是法变体的一种,现在人们的化修养很高,哪有看不懂的道理!
孙伏园的浏览速度一目十行,陈慕武写的本身也是通俗小说,不用逐字逐句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