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
短短一年时间,狄仁杰抚和戎夏,内外相安,深受民众爱戴。当地百姓立碑勒石,颂扬他的德政。
侍御史郭翰奉旨巡察关内、陇右。到达宁州境内,盈路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狄仁杰。返朝后,便向太后举荐了狄仁杰。
上官婉儿举着笔,道:“接到敕旨,狄公马上就准备交接政务,赶回神都洛阳了。这几日,应该快要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帝在世时,吾就注意到了精明强干的狄仁杰。仪凤年间,他任大理寺丞,短短一年间,判决处理了大量积压案件,牵扯到一万七千多人,没有一人上诉申冤,真是难得啊!”
“婉儿听说,前朝宰相阎立本曾称少年时期的狄仁杰为沧海遗珠。真金不怕红炉火,这些人,走到哪里都会熠熠生光!”
武太后提起裙裾,慢慢走下玉阶,站在缓步墀上。
大殿上,黼扆、蹑席,铜龟、铜鹤、陈列于两侧。一左一右,各有两只鎏金银竹节高柄莲花薰炉瑞烟袅袅,在边上站了片刻,便衣染蕤香,烟携满袖了。
每逢上朝,肃政大夫领属官至大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武百官依次入殿就班,无不伏跪于她的脚下。
“是啊,真金不怕红炉火!临朝称制,天下那么多人反对,吾也无惧!站在这里,吾便是孤家寡人!”
武太后一直记得观风殿神人的话:“李唐王朝衰败中落,你当恪谨天命,凤临天下!”
“太后大权在握,和皇帝相比,只不过差了一个名分而已!”上官婉儿顿在那里,细细品味着她的话。
“只是,最后这一道门限,才是吾最难迈过去的。此刻的孤寒,谁能体会呢?”
上官婉儿无法接话,只好俛首继续写字。
“等到狄仁杰入朝了,吾将以他和刘祎之、张光辅、裴行本等人为首,领衔主持朝中公务。那时候,吾就能稍微喘一口气了。”
“刘祎之才华出众,以天资藻,下笔成出名。他跟随太后那么多年,一直是您的腹心股肱。”上官婉儿一边写字,一边回道。
武太后面露微笑,似乎非常赞同她的话。
在皇后位上时,她一直视刘祎之为心腹,临朝称制后,立刻提拔他进入中枢机构,可谓信任有加。
但是,世事总是难以预料。没过多久,这位腹心股肱,就狠狠地背刺了她。
垂拱三年五月,凤阁舍人贾大隐密见武太后。
他奏道:“凤阁侍郎刘祎之向臣抱怨, ‘太后既然废昏庸立贤明,为何还要临朝称制呢?不如还政于皇帝,以安定天下人心。’臣听了非常震惊!”
武太后冷笑一声,心中极其失望。
“吾赏识刘祎之的才华,让他参预其谋,成为北门学士之一,又擢拜他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下三品,赐爵临淮男。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看待吾!”
俞俊这样的小人物反对她也就罢了。
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不知何时站在了对立面,让她感到心如刀割。
都说帝王是孤独的,她还没称帝,天下人就与她为敌了!
贾大隐道:“太后有大恩于刘祎之,他却忘恩负义,以怨报德,实在不配居于相位!”
“吾的案上放着好几道奏,有告刘祎之接受归契丹大贺氏部落大酋孙万荣的黄金,也有告他与许敬宗之妾私通。念及他的功劳,吾没有处罚他。既然他背信吾,那就命肃州刺史王本立去鞫审他吧!”
心腹一旦有了二心,就会变成心腹之患,只能痛下决心,除之后快。
受高宗天皇大帝之托,刘祎之两度担任相王府司马,兼任李旦的授业恩师;又参与谋划,让李旦继位,成为大唐皇帝。
既是帝师,又是宰相,名望和地位非同寻常。
李旦上位后,却遭到幽禁,成了太后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
而她自立为帝的野心日渐昭然,刘祎之深深为李旦感到悲痛,忍不住跟下属贾大隐抱怨了几句,却立刻被他告发了。
在这个告密盛行,酷吏成风的年代,所重的不是证据而是人心。
武太后没有将他交给酷吏,只是令由肃州刺史王本立审讯他,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