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霓裳羽衣舞轻雪 (第2/3页)
“朕年少时,最害怕欣赏太常寺的雅乐,无论是祭祀大典上,还是宫廷宴会上,只要开始鼓吹,必定会被他们整得昏昏欲睡。”
“三郎也是苦于太常寺和左右教坊枯竭,才想到创办梨园。这场霓裳羽衣宴,以法曲和歌舞为主,有《踏金莲》《景云乐》《绿腰舞》《玉树后庭花》《庆善乐》《渭川曲》等,也有许多民间大曲,如《兰陵王入阵曲》《拨头》《大面》。”
宋王李宪转头道:“父皇,听说今日压轴出场的《霓裳羽衣曲》,是三郎最新创作的歌舞,我们正拭目以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旦脸上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那就看看三郎的《霓裳羽衣曲》,能不能把朕给催眠了!”
众兄弟都笑了。
子虚和云鹿躲在帷帐之后,伸出两个脑袋,看着舞伎如风吹梨落,渐渐退出舞池。
曲风渐转,三十多位坐部艺人丝竹齐发,开始演奏起《景云乐》。
舞池中间出现八位男伎,头戴绿云冠,身着白色地金簇花纹锦袍,下穿茄灰色绫袴,脚蹬乌皮靴,踩着铿锵有力的节奏,踏步而舞。
舞姿魁梧轩昂,踢踏英武有力,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他们展现的是风樯阵马、拏风跃云的贞观雄风;是虎啸风生、龙腾云起的大唐气魄。
不知为何,李旦看得热泪盈眶,一副满怀凄怆的样子。
云鹿悄悄努嘴,道:“子虚你看,太上皇流泪了。是不是《景云乐》这个名字,勾起了在位两年多的点点滴滴记忆,叫他触景生情了?”
子虚道:“贞观十四年, 景云现,河水清,太宗皇帝视为祥瑞。大唐宫廷乐师协律郎张收,采《朱雁》《天马》两支曲子的音律,制作了《景云河清歌》,后改为《景云乐》,成为着名的宫廷乐曲。”
“帝王爱民恤物,百姓自然会代代歌颂!虽然,《景云乐》是歌颂贞观之治的,太上皇的景云之治,与贞观之治是一脉相承的,他一定为之感慨了!”
“所以,张收说 ‘乐本缘人,人和则乐和。四海无事,百姓安乐,音律自然就调和了!’”
《景云乐》罢,《承天乐》起。
众人酣歌醉舞,目眩神迷,深深沉浸在美妙的声乐之中。
《绿腰舞》《玉树后庭花》《庆善乐》《渭川曲》之后,便是压轴歌舞《霓裳羽衣曲》了。
李捴、李范和李业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引颈望着舞伎出来的地方。
李宪招招手,让他们一一坐下,道:“舞伎尚未出场,看你们一个个捉急的!”
李范坐了下来,笑道:“今日梨园内,歌舞皆是精华之作,完全不同于呆板无趣的太常寺和左右教坊。多次听李龟年先生夸赞过《霓裳羽衣曲》,确实有点急不可耐了。”
人人都知道,李范雅爱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人缘十分好。
李龟年是名流雅士,常常出入岐王府上,《霓裳羽衣曲》还未发行天下,已被他传得神乎其神。
李隆基含笑扫了他们一眼。
耳畔玉笛声起,二十多位花颜月貌的舞伎翩翩而来。
云髻峨峨,玉霓霞帔,钿璎累累,面似桃花蘸水,指若春葱凝露。
云鹿看得目不暇接,不禁“哇”了一声,张开的樱桃小嘴快要合不拢了。
“听说,《霓裳羽衣曲》是陛下跟随师父游览广寒清虚府时,根据听到的仙乐改编的,怪不得,诸王都十分期待此曲!”
“陛下和师父共游广寒清虚府,早已传遍了京畿。这些舞伎的服饰和发饰,都是他亲自画稿,让尚衣局日夜赶制,和广寒仙子的装扮是一模一样的。”
“今夜的歌舞,我最喜欢《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有三十六段,分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每一段都是十分精彩的。”
“现在,舞伎们不舞不歌,以自由节奏的散板为主,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应是前奏散序了?”
“是的,《霓裳羽衣曲》至中序,开始慢板乐段,中间也有几次由慢转快的变化。舞伎会随着乐曲节奏,边歌边舞。”
乐音忽而铿锵起来,舞伎们的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曲破开始。
她们如陀螺似的,在舞池中急速转旋起来。
水薄烟纱衣袂生云,轻步摇冠斜欲飞琼。恍惚间,疑似九天仙子下凡来,全场气氛达臻高潮。
云鹿的脑袋中忽地闪过一个鬼点子。
“既然《霓裳羽衣曲》改编自仙乐,这些舞伎也该是仙子模样,且看我作个法,让她们成为真正的广寒仙子!”
子虚正要阻拦,可是迟了一步。
云鹿口念飞云咒,伸手一挥,舞伎们如飞燕游龙一般翩然而起,在梨园上踏空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