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元年七月,吐蕃猛将噶尔钦陵赞卓率军侵扰柘州,松州、翼州等地。
吐蕃王朝东面与大唐的松州、茂州、巂州、姚州等地接壤,南到北天竺,西到安西四镇,北与阳关接壤。
国土纵横万里,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帝国,也是大唐王朝强有力的对手之一。
龙朔三年,吐蕃向北扩张,进入河源地区, 吞并了两国之间的吐谷浑。
李治和武照数年后,才意识到吐谷浑这片区域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连战数年都不复得。
失去了吐谷浑,大唐的河西、陇右之地,立刻变成了唐蕃边境的前线,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牵制日益向东北挺进的吐蕃,二圣派薛仁贵将军出兵河源地区,护送吐谷浑部落回归故地。
噶尔钦陵赞卓是噶尔禄东赞之子,英勇善战,诡计多端,连薛仁贵将军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用中原汉人的视角去看,钦陵赞卓是曹操与诸葛亮的合体,既有勇猛,也不缺智慧,几代大唐皇帝都将其视为劲敌。
咸亨元年,他发兵攻占安西四镇,二圣命薛仁贵将军讨伐。在大非川一战中,钦陵赞卓歼灭十万唐军,继而控制青海一带,薛仁贵与之约和而还。
仪凤三年,钦陵赞卓又在青海之战中攻灭十八万唐军。
调露元年,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去世,年幼的器弩悉弄即位赞普。
钦陵赞卓继续专统兵马,他的哥哥赞悉若为大相。此时的吐蕃政权,基本由噶尔家族一手掌握着。器弩悉弄不过是噶尔家族手中的一个傀儡赞普而已。
吐蕃再次入侵大唐,二圣十分重视,马上命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娄师德率军迎战。
永淳元年十月,捷报传来,大振人心。娄师德在白水涧回击吐蕃,八战八捷。
李治觉得娄师德武兼备,便任命他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兼管屯田事务。
这一年的新年,自然多了一些喜气。
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同中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又任命黄门侍郎刘景先同中门下平章事,协助太子李哲处理国家政务。
组建好人马,李治带着天后,于永淳二年正月初六出发,离开洛阳,于正月十二日抵达嵩山逍遥谷奉天宫。
没有安稳多久,前线传来了东突厥战起的消息。
永淳二年二月十二日,阿史那骨笃禄起兵攻扰定州,被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击退;十七日,转兵攻打妫州;三月二日,又进围单于都护府,俘杀司马张行师。
李哲询问该如何出兵的奏随之发到了奉天宫。
武照派遣胜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义领兵分道前去救援。
四月,二圣又接到战报。绥州步落稽白铁余,以城平县为据点,自称光明圣皇帝,设置百官,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民居。
武照派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一起出兵前去讨伐。
程务挺和王方翼很快攻下他们占领的城邑,擒获叛贼白铁余,余党全部平定。程务挺升任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王方翼受封为太原郡公。
五月十八日,东突厥兵马再次攻掠蔚州,阿史那骨笃禄杀了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部出兵,在朝那山北被他反击俘获,残忍杀害。
连续两位官员被杀,在朝中引起了恐慌。
群臣纷纷上,建议废黜丰州,将原先的百姓迁徙于灵、夏二州安置。另一拨大臣则坚决反对。
李哲不敢做主,又上二圣,请求裁决。
没想到,二圣也分成了两派。
李治主张将漠南军事力量全部回撤。
而武照认为,丰州是控制漠南和黄河的战略要地,为遏制阿史那骨笃禄入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坚决不可废黜。
两人决议不下。为了与群臣商讨个结果,不得不提前返回洛阳。
二圣高坐在朝堂上。
群臣聚讼纷纭,紫袍绯衫在前,青绿在后。
“刚刚复立的东突厥汗国,尽管尚未获得朕的认可,但他脱离大唐,已是铁的事实。”没说几句话,李治手握拳头,紧紧捂住嘴巴,连续咳嗽了好几声。
新生的东突厥汗国,北有回纥、骨利斡、黠戛斯;东有契丹、奚、三十姓鞑靼,皆为他们的世仇,而南边,有强大的大唐帝国,三面受敌,处境困难。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阿史那骨笃禄采用了谋臣暾欲谷的策略,选择以攻为守,东击契丹、奚族,北伐九姓铁勒,南攻大唐边境,扩地甚广,势力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