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终于回来了,奶奶她…她死了!”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道。
张三看了一眼两个孩子,并没有说话。
他很久没有见孩子们了,但是他当时的内心是悲恸的,以至于忽略了孩子都存在。
人们见张三回来了都在打招呼,可张三就像听不到一样,径直往老母亲的灵堂走去。
人们看出了张三是强忍着悲痛的,他一下子显得苍老了很多。
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到了灵堂他看到棺木里躺着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
他开始哭了起来,边哭边诉说着。
“妈,是我,三儿呀!你睁开眼看看我吧。”
“妈,是三儿不孝呀……,啊……啊……”
看着张三撕心裂肺的哭泣,在场的很多人都被感染到了。
尤其是家中老人去世了的人们,他们看着张三哭泣,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妇人们哭得最为厉害。
好心的邻居上前扶住张三一边用哭腔劝说道,“好了,好了……节哀呀!”
张三被扶着带出了灵堂。两个孩子看着爸爸哭得那么伤心,也不住地哭了起来。
两个孩子一下子上前抱住了张三,三人彼此依偎着哭得稀里哗啦。
在场的所有人见了如此场面无不为之动容。
小红也早已哭红了双眼,她看着父子几个在那哭泣又何曾不想上前一同感伤。但他还要操持家务,她的能干在这场丧事中又被全村人赞不绝口。
张三的老父亲也是泣不成声,哭泣的声音显得沉闷和深长。与之同龄的全村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多都是拄着拐棍的。
有一位满脸褶皱的老妇人看上去和张三母亲年纪相仿,她一手拿着拐棍一只手在张三父亲的背上轻抚着说:“你也别难过了,你老伴呀去了那头也不舍得你这样悲恸的……”
只见她说着说着自己也老泪纵横,一时间哽咽地说不出其他话语来。
大家都知道,她也是个可怜的人,男人死的早,一个人苦撑了好几十年。
她自然是见不得这种场面的,换作是谁也会被带动,更何况都是同病相怜的苦命人。
“啊…啊,我苦命的人哦,没享一天福就走了哦!你说你咋这么狠心,以后我一个人咋过哦……哦哦哦哦……”,张三的父亲用沉闷的嗓子哭喊着。
村里来帮忙的人各自干着执事安排的活。
有给客人添茶水的,有专门烧水的,有专门做饭菜的,也有专门端饭菜的,也有提前被安排到坟地上打坟的……人们都是各司其职,自觉干着手里的活。平日里再怎么嘻哈的人在白事上也是很乖巧的。
丧事的那几天张三家里白帆素帐,显得格外凄凉。
在农村有个不成的规矩,那就是过世的人一般确认死亡后要在家里设灵堂静放三天,有的地方也有五天之久的。
传说是因为先辈们那会儿出现过假死现象。也不难想象,在医疗条件不足的上个世纪,人们都是通过患者呼吸来判断是否还活着。
这样子就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发生。后来人们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就逐渐形成了灵堂静放三天的俗套。
丧事的第三天很多人被大清早的鞭炮声惊醒了。惊醒的大都是去了张三家帮忙留在自己家里的人。
鞭炮声里夹杂着哭声。
“我可怜的娘哎,你咋就这么走了哦,哦哦哦哦哦……”
“哦哦哦……嗯嗯嗯嗯……”
哭泣声整整在村子里持续了很久。
农村的传统是土葬,张三母亲的坟地是张三自家地头的一处地方。是张三的老父亲托村里懂风水的人专门测看出来的。
只见墓地前方是开阔的田地,对面就是高耸的山峰,山下就是一湾河水。从坟前眺望,景色秀丽。想必葬于此处也是张三母亲非常愿意的!
张三和一家人在邻里好心人的搀扶下,从家里哭到坟地,又从坟地哭回了家里。一路上帮忙的人也哭泣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三每天下午都要去暖坟(当地的习俗之一),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那一个月下来,张三更加消瘦了不少。
离了母亲,张三感到他的天都塌了一大半。每每想到母亲他都会暗自流泪。
张三一家子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