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完美设计
“好!既然你上官云和唐刀都有如此决心,那我谢某人就将仓正面的阵地交给你们一连。” 陆军中校带着一丝广东口音的官话略显阴柔,却坚如金石。 “如你所愿,0杆花机关和16000发子弹划归你一连。不光如此,50发照明弹,30发给你们,营部所携带地雷、炸药,也全部交给你们。” 陆军中校手伏在桌面上,眼如鹰隼,“说,你们还有什么要求,我和杨营长能满足你们的,一定全都满足。” 唐刀和上官云对视一眼,只见自家顶头上司冲自己挤挤眼,心下微微一苦,知道自己既然替整个一连充了大头,那也必须得替一连上百号官兵争取点福利,略微踌躇便开口道 “其余没什么要求,就是弟兄们这军功” “军功在正常毙敌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二十,另外一连的弟兄每人再额外发十五块大洋安家费!”陆军中校毫不迟疑应允。“这次我领命前来,师座给了我临阵处置之权限,除一连外,其余所有弟兄每人十块大洋安家费。” “谢,长官!”上官云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十五块大洋的安家费加上毙杀鬼子军功挣下的,一连平均每个人可落下个三十块大洋没跑。 别小看三十块大洋,以如今的物价,在淞沪和北平那样的大城市,三十块大洋或许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生活费,但若是放在农村,一家六口如果节约点儿过,可以过上好几年的温饱生活。 而当兵的,又有几个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其他派系的,基本都是泥腿子出身。 豁出这一百多斤,能给父母妻儿挣个好几年的温饱,他这个做连长的也算是对得起弟兄们了。 雷雄等三人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人家一连这是拿命换来的钱。 “二连守仓西面,三连守仓东面,机炮连负责在各楼层以及楼顶构筑火力点对来犯日寇各重火力点进行打击。”陆军中校趁势对各连阵地进行分派。 “营部所有人员包括我和杨营长在内建机动队,根据战况随时对各连机动支援。” “是!”所有人齐齐挺立身体领命。 “那,现在你们四个连长就给我和杨营长说说你们各自的大致兵力部署和火力规划。”陆军中校挥挥手示意所有人坐下,说道。 从傍晚进驻四行仓开始,这帮军官们可都是绕着四行仓内部外部转悠了好几圈,不管是东面西面北面,他们头脑里早有了大概的印象,各连也根据陆军中校的指示堆筑了工事,要是这会儿说不出来,那脸可就丢大发了。 四个上尉一一发言,唐刀则一边听一边找守在门口的通讯兵拿了纸和笔埋头写写画画,直到四人全部说完也没发表意见。 陆军中校自然是早就瞥见了唐刀这个行为,开始也没太在意,只当是唐刀在虚心记录几位上尉的发言,等到四人都说完,少校营长杨瑞符也做出了总结,这才看向还在埋头写写画画的唐刀。 “唐少尉,你都听完了,来,说说你的建议,重复的就不要说了,有新的想法可以说来听听。” 显然,他对四人的布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全赞同,对唐刀这个新人有一定的期望值,但也有所保留。 毕竟,唐刀再如何厉害,在这之前他也只是个26师的班长,从未有指挥过一个步兵连作战的经历。 一人能搏杀一个日军小分队和带领一百多号人和日军一个步兵中队作战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长官,这是我刚刚结合几位连长所说的以及我的一些小小见解所画的火力规划图。” 看着唐刀放在众人面前的两副图纸,包括陆军中校在内,不禁都是一呆。 图画的是有点儿糙,毫无美感,但胜在足够清晰。 一副是四行仓所在位置的地形图,将四行仓之外近千米的所有街区都大致的标注,可以让大家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方位。 这倒也罢了,那也说不定是唐刀曾经来过这里,对这片挺熟悉。 第二幅可就牛逼了,那竟然是四行仓的结构图。 从一楼大厅到顶楼,一共25米高的五层楼,有多少个房间,有哪些主要通道,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怎样布设火力点,那个窗户可以设置什么防御枪械,位于顶楼的机关炮和迫击炮该用怎样的方位来摆放,才可以居高临下覆盖犹如长方形盒子一般的四行仓存在的死角。 甚至,这些火力点如何撤入楼内,交通壕的布设,楼顶通道的打通,都有详细的叙述。 这那里是什么小小的见解,可谓是已经细致到极点。 而对于曾在脑海中模拟了很多遍日军的进攻方式的陆军中校来说,更是发现,这种火力布防,已经将四行仓的地形特点和手中所拥有的所有武器利用到极致,再难有任何修改的地方。 陆军中校当然修改不了,那可是唐刀根据他手中可控的所有武器,综合当年由他决定到后来证明极为成功的防御计划、以及未来对此战进行战例研讨时各位军界大神们补充的一些合理建议而做出的火力配置。 几乎,没有弱点。 唐刀不是神,自然不可能连地形都没看过就能做出如此详细的结构和火力布置。 若是换在其他地方也就罢了,但四行仓之战可是唐刀在金陵陆军学院进修时的课程结业战例设计,为此他特意来四行仓一趟考察地形。 当然了,唐刀这副火力布设图最令人跌破眼镜的地方不在于是对整个四行仓结构无比熟悉,甚至也不在于有多符合陆军中校的心意,而是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将四行仓的防御重点,并没有放在正北方向的仓正面。 是的,虽然一连所防守的仓正面危险系数最高、所遭遇的攻击力度将会最大,但唐刀依然将全营最主要的重火力点没放在楼内对正面进行支援。 而是,放在了防御力薄弱的楼顶上。 看到这个火力布设图的火力连长雷雄那一刻甚至觉得自己肯定还是得罪唐刀了,要不然他怎么就把机炮连绝大部分的重火力安排在楼顶上?别看楼顶死角多,但日军的山炮和飞机可不是吃素的,一轮轰下来,呆在那里的危险性一点也不比呆在一楼的一连低啊! 但雷雄并不知道,曾经的时空中,陆军中校其实也是这么选择的。 而事实上,陆军中校的判断是对的,日军在屡次受挫后,终于放弃了正面突破,转为两翼进攻为主。 四行仓两翼厚实的墙体阻挡了日军的炮火,但同样使得楼内中国士兵的视野受困,死角众多,从而给了他们敢死队抵近大楼爆破的希望。 当然了,这些都建立在位于正面的一连足够强悍的基础上,曾经时空中的那三天,一连己身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毙伤日寇近二百有余。 那可不光达到了陆军中校希冀的一换三的战损比,而是近乎一换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