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晚照时,怀朔镇宏伟的城郭终于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座由夯土筑成的城池。城墙高约十米,周长约四公里左右。整面南城墙,以城门为中轴,两侧各建有两个突出于城墙的马面,这是典型的汉人筑城风格,马面突出于城墙的作用,是便于弓箭手从侧面攻击登城的敌人,有瓮城的防御效果。城门头建有飞檐斗拱的木质门楼,城墙四角建有四个角楼供观察瞭望之用。因为需要,城墙依地势而筑,南北两墙看上去长短不一,本该呈正方形的城郭,由于南墙两端向内折回一些,因此城垣平面呈不规则五边形。一条清澈的五金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在城中分叉,一条东流,一条北流。五金河两岸还有几眼水井,防止被敌人围城断流之后困死城中。记忆中还是在当骑兵的时候到古城参观过几次,只不过,那时参观的是废墟,眼前却是完整的北魏边城。
八十年代初,军营也没什么娱乐设施,星期天,约上连里的和几名历史爱好者,几次来怀朔古镇遗址、赵长城遗址、秦长城遗址、北魏长城遗址参观凭吊,发千古忧愁。
每每立足于长城之上,总有一股壮怀激烈的澎湃感。想想也是,就在自己卫戍的脚下土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经几千年,多少风云人物在这里留下他们的痕迹。赵武灵王、蒙恬、吕布、王昭君、花木兰、成吉思汗……还有那些极富盛名的专有名词胡服骑射、秦直道等。
那时的古城遗址基本就剩下一个轮廓,土墙在岁月的风雨侵蚀中坍塌成一个个的土堆,依稀能在脑海中虚拟出城郭初建时的宏大和壮观。如今亲临历史原貌,与留在记忆中的废墟一一对应,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考古工作者的猜想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说实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怀朔镇镇城,始建于神5二年(公元33年),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令修筑完成。其所处位置,北上可通至山后的漠南草原,南下可通过稒阳道(今包头市昆都仑水一带河谷)进入山南的敕勒川平原,可谓咽喉要道。发生在这一带的故事,产生于这片土地的诗歌,历经千年不朽。花木兰替父从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渡黄河,过稒阳,出阴山,怀朔镇就是最前沿的战时补给基地。吃饱喝足养足精神,深入广袤的大漠与柔然(蠕蠕)人大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最经典的“巾帼英雄”。十二年里,花木兰多次在怀朔镇修整疗伤。据考证,木兰小姐姐生于公元12年,卒于公元502年,享年90岁,葬于陕西延安。她一个河南商丘的小妮子,为何要安葬到延安?还不是战争后遗症闹得?据说,花木兰死前的几年,总回忆铁血疆场的日子,每每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也就是1年前的事。
关于木兰小姐姐十二年时间内瞒天过海,没有暴露女子身份这段历史悬案,记得当时战友们讨论了几个来回,各种结论五花八门。
来自杭州的那个外号叫“苏武”的小子,就是被高欢在风雪夜救回来的那个南方兵,大胆推测:“花木兰小娘子,一定是长一副男人样子,一般人看不出来的嘛!假如是我们江南女子,杨柳细腰,点绛朱唇,嫩的一掐都是水,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的嘛!侬晓得哇,江南女子水灵灵的……”
和高欢一起被送到骑兵连的山东兵、外号“鲁智深”的家伙说:“俺估摸着,花木兰长得忒丑,人人见了想吐,管她是不是女银(人)?”
连队有点化,想问题比较复杂一些。他以为:“花木兰应该有自己单独的军帐,或者找了一个可以单独睡觉的特殊理由,并且十二年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后来,花木兰当将军了,自有单独的营帐,也就不是问题了。……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大家都知道她是女人,假装不知道,掩耳盗铃嘛,互相给个面子。……要么就是还有其他女人一起生活,比如给军官暖床的营妓之类的。因为要树立花木兰为典型,部队的……哦,古时候应该称刀笔吏、吏、军吏,对,就是这些军吏们,写先进事迹材料的时候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导致这千年疑案嘛!”结合自己的身份特点,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
正在高欢魂飞天外,美美的回味这些历史碎片时,一个不耐烦的声音从城头上传来,打断他美好的回忆。
“贺六浑,你还进不进城?”一个不耐烦的声音。
高欢向城头看了一眼,见是位中年人,就没有与他计较,牵着马往里走。
一老一少两位守城兵卒,老的叫刘三,少的叫李四。刘三平时对人爱搭不理,见了高欢只是撩了撩眼皮,示意他快进门。李四二十来岁,性子跳脱,见了高欢,摇头尾巴晃的上前打招呼,但语气却缺少尊敬:“这马不错,哪来的?”李四拍了拍马背,眼里透着贪婪与不屑。是对马的贪婪,对人的不屑。
“捡来的!”因为没法解释,所以不想解释。记忆中对这小子没啥好感。少说话,多观察,新的自保法门。
“捡来的?真是好福气,明天也帮我捡一匹。”李四讨厌高欢应付他。
“无聊!”高欢径直往城门里走。
“这马是偷来的吧!”李四追着高欢的背影阴阳怪气的喊了一句。
“关你屁事!”高欢头也不回的说。
“吃马粪了吧你,嘴咋那么臭。”李四碰了一鼻子灰,脸色难看的冲着高欢的背影啐了一口,嘴里嘀咕道:“咋呼啥?不就是一匹马……嗯?这么好的马,你说捡就捡?哼,说不定在哪偷……肯定是偷的。”李四想想高欢一身破衣烂衫以及马腿上的裹伤处,顿时觉得自己的推断不会错:高欢牵着的马定然来路不正。
“关你的城门吧,球迷性眼(窝囊)的。眼馋的话直接下手弄来就是了,背后瞎嚷嚷算什么本事。”刘三教唆道。
“三叔,你看看贺六浑那怂逼样,明明穷03打的炕板响,还鼻孔朝天,装出一副03不理神仙的样子,给谁看呢。”李四越说越来气。
“咸吃萝卜淡操心。穷人才叫装逼呢,富人那叫派头,你装一个给我看看?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喝不上羊汤说羊汤膻,最看不上你这种有心没胆的怂货。”刘三不屑的践踏着李四的心灵。
“好好好,算我二寡逼(多事)行了吧。让你把我糟蹋的……不过那匹马真是不错……”李四不由自主的贪婪本色顺着眼光追逐着高欢远去的身影,嘴角微微翘起,一个不错的注意计上心来。
一旁的刘三察觉出李四的神情,暗自好笑,知道自己的激将法起作用了,便不再多言。两人合力将厚重的城门关上,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夜班的守卒还没有及时来换班,还要等一等才能离开。李四嘴里骂骂咧咧埋怨接班的兵卒……
高欢懒得计较李四恶毒的讥讽,他现在急需要借着夕阳的余晖在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镇城里走一圈,把记忆和现实吻合起来,以免碰到知根打底的老熟人露了底。所过之处,与擦肩而过的人们客客气气的点头招呼,不敢多做交流。所幸交情都不深,人们行色匆匆,也没有人愿意和他闲聊几句的意思。
街道很是规整,横平竖直。三条主街,两条东西向,与流过镇城中心位置的五金河平行。另一条南北向,有木桥连接,贯通南北,与其中的一条形成“丁”字型。三条街道都可容下两辆马车并行,这也是战时兵器物资运上城墙的主要通道。
街道两旁,商铺、匠铺和民居混杂在一起,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舍,参差不齐。古朴的塞外边城,在初秋的余晖下,显得错落有致,别具一番风韵。因为此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建筑风格迥异,几处汉魏融合风格的建筑在这座土黄色为总基调的镇城里,显得有点鹤立鸡群。还有十几顶白色尖顶穹庐极不协调的矗立在镇城东南角的一块空地上。
镇城里套有子城。子城是军政机关办公要地,也是镇军将领、豪富人家家居所在地。镇将侍卫队也屯驻于此。子城的位置在城西北角,五金河从西城墙中段入城,在城中分岔后,一个分支从北城墙穿出,正好将子城环抱,与主城区通过河流分开,形成物理上的隔离,以桥连接。
四个城门内侧,两边都建有营房,用一道围墙和一条道路将镇军和镇民分割开来,镇民未经允许,不得踏入军营半步。
寺庙建在城西,灰瓦红墙,规模虽小却气质独特,与山西太原的千年古刹“晋祠”几近相同,属于典型的北魏寺庙建筑风格。河水从寺前流过,香火还算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