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华何处是桥山(上、2) (第3/5页)
因为这毕竟不是过去那种靠战争来抢领地的时代,有大邦国的法度统治着天下每一个人。共工也就同意了:“你两个分析的没错,篱笆牢狗不入,先不要做出过激的事来,弄不好也成为第二个刑天。风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且看蓐收到底是敌是友。颛顼这是在跟我斗智,反正这些家伙跑不了。”
就暂时放弃了战争。
这就使得颛顼能够先立住了脚,全力以赴的开荒垦地。一边开垦一边耕种,谷种都是蓐收他们几个氏族赠送的。河套里的麦子都采集了来,句芒问他:“为什么不种新麦?”
“既然这种麦子是秋种春收,我想按照两季种植的自然法则,等秋天的谷收割以后再种植。”
“似乎是这个原理。”
转眼就是秋收,收割以后,颛顼就开始播种新麦。秋收后的土地都空茬,他把所采集来的新麦全种了:“可惜麦种不多,要不我会把它布满若水流域。”
句芒说:“你就这么相信自己?”
“不,是相信这个物种。”
秋雨淅淅沥沥,他每一天守在田边观察着,拨拉着土块。土里开始有了萌芽,接二连三就长出了小苗,苗上水珠清清亮亮。接下来一地绿色,铺满了高阳原。接着,天气凉了,先是霜,再就是雪,但绿苗依旧茁壮。句芒是第一个和颛顼一样关心新麦的人,他把夜里铺的兽皮,拿来盖在麦苗上。
颛顼笑:“你这干什么?”
句芒祈祷着:“可爱的新麦,你一定坚持住,不要被冻死了。”
“不会的,它们之前也经历过冬天的冰雪。”
艰难的期盼和等待,两个人心里苦熬着。雪压着青苗,依然一片绿,雪化了的时候,麦苗不仅没有死亡,还是那样郁郁葱葱。颛顼高兴得手舞足蹈,对句芒说:“我们成功了。”
春天来临,当漫山遍野都是枯黄凋零,高阳原一片耀眼的绿,让所有人都兴奋得狂。不再是颛顼一个人,而是只要是有青苗的地方,就会有许多人,不管是不是高阳氏的。都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候在这里,细心地照料着每一颗苗。正是青黄不接时,春谷有的正在播种,而这里则开始收割。新麦上场,轰动了整个若水流域,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围着载歌载舞。
颛顼说:“新麦不允许吃,留着分配给人做籽种。我要让若水流域,率先开始两季种植。”
植物学家研究认为,我国在农业部落时代种植的小麦,都是春小麦,到了汉代开始,才有了春小麦与冬小麦种类之分。现今依然还有一些地方种植春小麦,分布区主要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而冬小麦在农历九、十月份播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第二年四、五月份收割,接茬播种春谷。《考古中国》考据,冬麦这个品种是在颛顼手中现,并培植成功的,而且一直种植至今。
蓐收回来的时候,高阳原已经一片茂盛繁荣的景象。他见到了颛顼,说:“几乎不敢认了,这是我原来居住的地方吗?变化这么大,你施的什么魔法!”
颛顼见他憔悴不堪,乌皮黑瘦:“蓐收,你辛苦了。”
“烧炭的,脸不黑不行。几个岁月不见,你也比以前消瘦了许多,胡子都长出来了。”
“你胡子也长出来了。”
两个人开怀大笑。句龙围着蓐收上下看,肯定的说:“看你这样两手空空的,一定失败了不是。”
颛顼安慰着:“没什么,失败了就从头再来。”
蓐收洋溢着兴奋:“你没猜着。我,成功了,不要以身殉窑。”
说着,从皮鞘里抽出一把短剑,长不盈尺,向着树木左劈右砍。数枝纷纷落地,一棵陶碗粗的树杆,竟然被拦腰削断。交还了颛顼的刀:“敢不敢比试一下,我的剑能削断你的刀。”
大家纷纷惊叹:“这是传说中轩辕剑吗?”
“我崇拜轩辕剑,但没见过。冶炼时想象着去模仿,不敢以自我命名,把它叫鱼藏剑。”
人问怎么叫这个名字?蓐收说:“这是我在不周山冶炼的第一把剑,出炉以后第一感觉就认为成功了。当时困得就想睡觉,刚好捕了一条大鱼没吃,顺手就把剑藏在鱼肚子里。一来淬火,二来防人拿去,叫这个名字有纪念意义吧。”
蓐收这一次冶炼的也是真正的青铜。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成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根据蓐收所说,他冶炼的原材料,有一种是在不周山采集的乌青色石头,这就是锡矿石。它和铜矿石合炉冶炼,所冶炼出来的金,火候好,铜锡配比精当,可以与铁比美。
《考古中国》考证,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从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开始。
颛顼由衷地说:“蓐收,感谢你,为人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蓐收竟然匍匐在地,向颛顼顶礼膜拜。颛顼笑道:“你拜我干什么,金也不是我造的?”
“是你的教导,使我学会分辨金石,改制窑式,使用木炭。否则,我一辈子就只会烧陶。你就像黄帝大人一样的伟大,我誓,蓐收氏从今以后奉你为大领。”
颛顼扶起他:“来,咱们坐下慢慢说。”
地上一片麦秸,柔软,坐上去舒服。蓐收随手从地上抓一把,还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奇怪道:“这时候哪来这么多新麦秸?”
正这时,小祝融来了:“你就不知道了吧,颛顼明了新麦,一岁两季。”
蓐收更是高兴:“颛顼,你是神灵降生到若水的吗?你来了,我们这里都是新气象,那我以后天天有汤饼吃。”
和小祝融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每一个身上都背着筐篮,里面是新麦。一颗颗橘黄色的麦粒,在阳光下晶晶亮亮。有人嘲笑他:“看来你的最大愿望,就是天天吃汤饼。哎,蓐收,你刚才说奉颛顼为大领,我们几个正有此意。”
小祝融说:“再不拜就迟了,被人抢了先。告诉你,河南许多氏族已经来拜过了。”其他人就议论那些人如何知道新麦,还领了新麦种。小祝融就说:“那是人家比我们精明。高阳氏,你要不要坐好,让我们几个拜一拜。”
颛顼也笑了:“拜就不要了,你们坐着听我说话就好。”
大家坐下来,很快乐地:“你说,你说。”
颛顼说:“你们想奉我为部落联盟的大领,相当于是共工这样的身份,是吧?这,我有一个想法,想和你们议一议。过去人们合族而居,成为部落,再结成联盟,由此构成居住群,这种组织形式已经落后了。自从学会种植,只要有土地,人就可以居住。不是同一姓氏同一家族,都能够共同居住在一个地域,不要结盟,我和蓐收氏不就是这样吗?”
蓐收说:“话是怎么说,那是因为我们两家处的好。但是,不代表永远都处得好,世世代代都处得好。一旦生矛盾,还得有个头,来领导管理着。”
“说的好,这正是我今天要跟你们议的,划疆而治一事。所谓划疆而治,是黄帝大人提出的治天下方略,他已经做到了邦国管理,族群自治。我想进一步完善它,即在族群自治的基础上,设置组织机构,实行层层管辖。一个居住地可以是不同的氏族共同居住,为一个村里(落)。里社的负责人不再是哪一个家族的族长,也不叫领,叫里正,让大家选。除了里正,村民推荐三老,掌管教化,也协助里正主持里社的事务。里正和三老,不管哪一个姓氏都可以担任。里社之上不叫联盟,设置邑。十里为一邑,十邑为一州,十州为一都,层层级级,上至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