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华何处是桥山(上、2) (第4/5页)
小祝融赞同:“过去的部落或者联盟,不仅不适应农耕生活,也不便于统领和管辖。现在这样按照地域区划,扩大了人与人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的生存范围。”
句芒也说:“特别分封以后,有了自己的土地,杂姓而居,自然村落,联盟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黄帝为了树立邦国核心,釜山合符时有规定,氏族之间反对结盟。但是,人们习惯了,还是这里联盟那里部落,比如若水这里不就是这样的吗?颛顼这种形式,使原来的邦国体制更加具体化,实行层层管理,一抓到底。你们不见风后大监,他老人家几乎累死了,岁岁月月都在底下跑。”
蓐收说:“先,我就最积极。我们几个按照你的想法,回去以后让大家选一下,我做不成里正,就去烧窑。先我们几个选一下你吧,高阳不大,你先做一个邑长,大家有没有意见?”
几个领都笑了:“没有意见。”
颛顼说:“好的,就从这里开始,就从我们开始。以高阳为邑,你们都是各个村里的里正,同时还要兼着本职事务。蓐收为大邑的金正,负责陶冶;句芒为木正,负责山林事务;句龙为土正,负责土地事务;小祝融自然的就是火正。大家各负其责,全心全意的治理好若水流域。”
几个人摩拳擦掌,一副任重道远的神态。还兴致勃勃地,蓐收叫着句龙的职称:“句龙木正,大邑以后所有人家的木件制作,都由你负责监造吧!”
句芒叫着小祝融的新称谓:“火正,你以后不能只做自己一个村里的里正,家家户户的火石跑不了归你。”
看大家认可,颛顼也高兴:“我们这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一定有利于大治天下。先这么做着,看看能不能管理好,然后再上报风后和黄帝大人。”
接着又遗憾的说:“民以食为天,五谷生长最怕的是旱和涝,最需要的又是水。我们这里北有马颊河,南有若水河,再向南是黄河,涝多于旱。防涝的核心事务是治水,我还一直没有物色到一个会治水的水正。”
蓐收说:“倒是有一个人,玄冥。他和共工是一个妈妈生的,共工治水成功,其实就靠他。”
“好啊,竟然有这么一个人。既然会治水,也是做大事的,三驾马车怎么没有他?”
“他和共工有矛盾,口和心不和。一个是治水,开始两人意见一致,后来分歧很大。再一个就是我说过的,共工要各个氏族进贡,玄冥坚决反对,说这是强取豪夺。”
“好。有会治水的,就不怕水患。”
“不过,我去找过他,但他不肯投靠你。他反对共工,但很忠诚家族,几乎到了愚忠的程度。还说,共工治水是家族的形象,不能破坏。”
“我要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治水。”
史载,黄帝时代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史记》说:“一年而所居成聚(里),二年成邑,三年d。”事实上,这一系列政体有一部分是在颛顼手中完成的。颛顼在过去不相统属,各自为政的联盟、部落、氏族之上,设置的这一社会组织,开创了全新的国家体制。《乾隆御批纲鉴》说:“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黄帝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直至颛顼,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
这些政体的名称和结构形式,后世不断变化。大禹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象征九州。商朝自称“大邑商”,周朝时把政府所在地叫作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其余的就叫邑。《春秋?鲁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春秋时齐国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五十家为一里,里设里司。唐朝百户为里,负责人叫里司,俗称里正或里长。
这里,不再以血缘关系和胞族为生活群体,而是不同姓氏的人按照居住地域,结成新的社会经济组织。父系氏族社会在颛顼手中逐步解体,多元制的国家体制开始形成。
另外,黄帝时把土地分封给氏族领,当时的氏族领就是一个家族之主,土地为家族所有也就是为每一个人共有。而在颛顼以后,土地的拥有者不再是一个家族的主人,而是许多个不同姓氏不同家族共同在一起生活的领导人。一代一代分封下去,他和自己的家族成了这一片土地的主人,其他姓氏没有土地,渐渐地就成了农业奴隶。这就是奴隶制度形成的又一个特征。
句龙一心想要蓐收的金剑,蓐收不给。他就整天巴结讨好,称蓐收为大人:“看看行不行,就看一眼。”
蓐收看也不让他看:“谁是大人?你没听高阳邑长说,天下只有一个黄帝大人。”
句龙就软磨硬泡,天天到他门上去。句芒就说蓐收:“你也是,看也不会看坏了你的。”
蓐收说:“你不懂。他会骑马也会驾辕,我想让他去采石,先吊吊胃口。”就问句龙:“你真想看?”
句龙说:“真想。”
“那我把它送给你怎么样?”
“真的假的?”
蓐收从鞘里拔出剑,双手捧着:“宝剑赠英雄,给你了。”
句龙大喜:“是真的吗?”说了就匍匐在蓐收的面前,顶礼膜拜。从此他剑不离身,晚上睡觉都抱着。
句芒问:“这么喜欢剑,剑和女人你要哪一个?”
句龙说:“当然是剑!剑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蔽邪驱魔,镇神护邦,天下第一圣物。且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可谓百兵之祖。”
蓐收说:“句龙,这可不是随便给你的,你得跟我去采石。”
“没问题,我跟你去。让人都使用金,不再伐木为耒,凿石为耜,会比黄帝那一代更强盛。”
“不过,不能告诉任何人。”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颛顼叫这样的。”
“颛顼呢?几天没看见他了。”
“肯定是找玄冥去了。”
颛顼的确是去找玄冥的。从高阳向东,就是玄冥氏的住地,再向东就是共工他们的居住地空桑。他先沿着若水河畔,看这里过去的防水设施。看到的是一个一个河堤决口处,被严严实实地堵起,和原先自然而成的长岸相较,如同一块一块小补丁。
不知道共工氏房屋结构,但玄冥氏这里也和自己一样是筑版屋。到了门上,玄冥不给他进屋:“颛顼,你找我什么事?共工说了,与你交往就是叛逆。他是我们家族神圣的领袖,要维护他的形象,我不会投靠你。”
“谁让你投靠我了?”
“那你找我干什么?”
“知道你会治水,来请教的。和我说一说好吗?”